命伶 发表于 2016-12-24 08:41:48

吾年轻时百病缠身,88年拜宋金辉老师为师习练小架拳、剑及推手



吾年轻时百病缠身,苦不堪言。百般无奈之下于88年拜宋金辉老师为师习练小架拳、剑及推手。坚持练习疾病竟不药而癒,吾乃深知其国宝也,故于内心深处爱之珍之。老师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亲如父子。身教重于言传。昔日于国道108线旁诊所内老师喂劲于我,喂什么?感觉也。老师常云:感觉是开启传统太极拳武术神圣殿堂之一把钥匙。经过本人实践此言不虚也。吾思武术如此其它技芑又未尝不是如此?老师常云:任何武术搏击之术上了高端层次均为松柔,试想你练太极拳均是从人家高端层次入手岂有不难之理?


常言道:练拳者成千上万,有成者凤毛麟角。倘若懂了这番道理亦会不觉得奇怪。老师又云:旧时前辈们练拳苦得有些人曾自杀未成,你说苦不苦?累不累呢?自古就有练武不怕苦,怕苦不练武之说词。恩师又云: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实乃传统太极拳武术修炼之不二途径。我是被老师打怕了的,这不仅是肉体上更主要是精神上之怯懦。拳如人生,人生如拳。


每当我练拳时仿佛老师就在前面领着练;每当我与别人推手时老师仿佛就在身边叮嘱:要听化、一定要听化;练好听化劲发劲在其中。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恩师音容相貌历历在目。恩师常云:传统太极拳武学思想乃是建立于假定自己是弱者这一界定基础上的。


我于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常开导我说;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恩师就是这样让我们于练拳中境界得以升华。如今恩师离我远去了,然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之武学精神将永远留于我心中。吾思倘若一个人的精神活于吾心中,那么这个人是永生的!吾会遵循恩师“自强不息,发扬光大”之教诲于拳学路上真正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告慰恩师之在天之灵。


噙狗珏 发表于 2016-12-24 08:42:00

尊师重道者人亦敬之。

癸镖 发表于 2016-12-24 08:42:08

真实说出太极的练功过程,松柔开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吾年轻时百病缠身,88年拜宋金辉老师为师习练小架拳、剑及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