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招莘 发表于 2017-3-21 08:45:36

抛开那个关于张志俊的央视节目不谈,我谈谈自己客观真实的太极拳经历

抛开那个关于张志俊的央视节目不谈,我谈谈自己客观真实的经历。先申明我不是张老师的门下,只是把自己所闻所见和大家聊聊,我是那种花钱学拳,不拜师的,我的看法就是我花钱,你教我拳,大家互不欠。我去过郑州,之所以去拜访张老师,是因为高手那本书。现在的张老师自己基本上不教拳,是他儿子张鹏和一些徒弟代为授权。我接触到的情况是,张老师门下基本上多是带艺投师的比较多,有个哥们,50多,黑龙江拿过套路冠军,后来上过一次培训班,就留下了,现在就在张老师楼下小区做保卫,为的就是学拳,精神可嘉。
张老师很能侃,而张鹏性格比较沉默一些,张老师现在做一些茶生意,每天晚上就在他儿子家和一群徒弟们练拳,练完拳喝功夫乌龙茶。气氛很好,兴致高也会动动手,但是很少教拳,我不是高手,很难说张老师的功夫到什么境地,但是网上很多人都没接触过,就妄自判断,没这个必要,当时我请请教了一个当时王占军在搭手就把对方给放倒的动作,的确是很厉害,一搭手,我就倒了,我的感觉是如果我不倒手就废了。
现在一对一的教学都不便宜,我一天的费用大概150元人民币,时间是3到4个小时吧,张鹏先开始教你动作,学的差不多了,就会在椅子上看电视,我就默默地练,看你练的不对,过来指导指导你。一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不过我个人认为性价比比较高了,我的经济条件还可以,而且我曾经在北京qq和一著名拳师聊过,新加一路开价2万人民币,想想算了,感觉不靠谱。 现在是商品经济,收钱理所当然,但是就怕收了不教东西(我遇到过)。
谈谈张传陈氏的特点吧,我之前练老架一路,动作都是很放松的,张志俊这一派彻底颠覆了这种练法,这是我很吃惊,也是我自己受益匪浅的。
可能有人看过张老师的邯郸教学片,我练拳之前也看过,但是有些东西还是藏着了,我自己去了之后才感觉。

第一就说梢根领劲,呵呵,我甚至怀疑张老师是否练过形意,形意拳的三体式形是五指分开,像抓一个球,而且五个手指头是非常用力的在抓一个球,张志俊的顺缠逆缠就是在保持这种吃力的状态下,五指分别转动,每一个动作都是从手指开始用力,带动全身,非常吃功夫,而传统的老架练法,手上只是有这种意识,但是没有这么吃力,按照我的经验,这样子练太极拳从第一个金刚捣锥到第三个金刚捣锥练完后,手抖的茶杯都拿不住。

第二个特点就是五指抓地,两脚平行,一般练太极拳的都是脚大多是外摆八字步,张鹏非常强调五指抓地,对此的要求是再转动身体的时候脚下不能丝毫晃动,例如第一个金刚捣锥,左脚铲出后,脚尖是直向前,上右脚的时候,左脚不能丝毫外摆,要像钉在地上,刚开始不习惯,老师的解释是脚后跟韧带不够长。
个人觉得老师还是很实在的人,教东西不是很保守。 个人感觉张志俊这派还是很实在很讲实战的,不讲什么气之类的,其实我自己练太极拳之前练过5年气功,丹田也练的很灵活,也能做丹田弹抖,当然没有王占军那么牛逼,但是我觉得这个和实战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是个人的看法,其实中国现在太极实战派如扬州田金龙,济南洪俊生一派等等都很少谈气,谈气为的还是神秘感,东西都说出去了,没法引人注意了,也就没法赚钱了。
其实张志俊老师的身体并不好,我冬天去的,他老是说自己腿冷,感觉是有点老寒腿,个人的看法是其实养生和技击的确是两回事,历史上大多技击名家其实活得时间都并不长,如孙禄堂,孙存周,杨澄浦等等,毕竟技击自然会过渡消耗体力和能量,据我说知,陈小旺不到40就膝盖有问题,王西安也是刚膝盖开过刀。其实这个不是方法的问题了,是量的问题。
所以奉劝大家,想通过太极成为技击高手没有很强毅力的不如放弃了,记得有一位前辈说过,武林高手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有血害深仇的,一种是家庭富裕可以把高手请回家教的,各位达到这两个标准了吗??呵呵 一点闲谈,供大家茶余饭后消遣


嫉鍊 发表于 2017-3-21 08:45:45

左脚平行让膝内扣保持转关上步时轴心(由肩垂直至胯)的稳定.身躯像门由后向前上歩.

湛琼芳 发表于 2017-3-21 08:45:55

楼主说的比较衷肯,大体上也的确如此。

掴间 发表于 2017-3-21 08:46:07

据我看到的社会上很多练懒扎衣一式,很多人都是外摆八字,特别是在低架子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机会外摆,否则会感到膝盖不舒服。终于外摆真不真确,我不知道,我不是高手,不过个人感觉如果双脚平行练低架,难度不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抛开那个关于张志俊的央视节目不谈,我谈谈自己客观真实的太极拳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