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发表于 2018-12-16 17:26:54

[中医书籍]伤寒论求是钩玄

<br> <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3">
                  <tr>
                      <td width="46%" height="25">
                        <strong><span class="style30">作者</span>:</strong>顾武军
                      </td>
                  </tr>
                  <tr>
                      <td height="25">
                        <strong><span class="style30">出版社</span>:</strong>学苑出版社
                      </td>
                  </tr>
                  <tr>
                      <td height="25">
                        <strong><span class="style30">书籍分类</span>:</strong>中医经典</td>
                  </tr>
                  <tr>
                      <td height="25">
                        <strong><span class="style30">文件大小</span>:</strong>16.2 MB</td>
                  </tr>
                  <tr>
                      <td height="25">
                        <strong><span class="style30">文件格式</span>:</strong>pdf</td>
                  </tr>
                  <tr>
                      <td height="25">
                        <strong></strong></td>
                  </tr>
                  <tr>
                      <td height="25">
                        <strong><span class="style30">上传时间</span>:</strong>1970-01-01</td>
                  </tr>
                  <br><table>
                  <tr>
                      <td><p>陈亦人教授(1924年7月5日~2004年8月24日),江苏沭阳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陈氏是国内著名的《伤寒论》研究专家,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享誉南北,有&ldquo;南陈北刘&rdquo;之称。他主编的《伤寒论译释》是当代研究《伤寒论》的划时代巨著,虽问世近五十年,仍享有盛誉而无有替代。《伤寒论求是》则是他的另一部精粹之作,这部书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融注了他毕生研究《伤寒论》的心悟。他撰写的《(伤寒论)名实考》,填补了《伤寒论》理论研究的空白,在国内外伤寒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p><br />
<p>《伤寒论求是》序<br/><br />
《伤寒论求是》前言<br/><br />
第一章 绪论<br/><br />
一、关于《伤寒论求是》<br/><br />
二、陈亦人学术思想简介<br/><br />
三、如何学习《伤寒论求是》<br/><br />
第二章 张仲景与《伤寒论》<br/><br />
一、张仲景对中医学的巨大贡献<br/><br />
二、《伤寒论》沿革<br/><br />
三、《伤寒论》的价值<br/><br />
四、《伤寒论》的特点<br/><br />
五、《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与方法<br/><br />
六、《伤寒论》的治疗思想、原则与方法<br/><br />
七、学习《伤寒论》的几点体会<br/><br />
第三章 太阳病篇<br/><br />
概说<br/><br />
一、太阳病篇并非都是太阳病<br/><br />
二、重在辨表里,不必拘经腑<br/><br />
三、重在辨寒热虚实,不必过分拘于病名,也不必拘于误治<br/><br />
四、掌握主要汤证,明确配伍意义,不拘何经,随证化裁<br/><br />
五、关于痞证<br/><br />
六、关于火逆证<br/><br />
第四章 阳明病篇<br/><br />
概说<br/><br />
一、阳明病与温病的关系<br/><br />
二、阳明病不单是热实证,也有虚寒证<br/><br />
三、阳明病不都是外感,也有杂病<br/><br />
四、阳明病为胃肠病变,均属于腑,而非经证<br/><br />
五、阳明病清法的特点<br/><br />
六、阳明病下法的特点<br/><br />
第五章 少阳病篇<br/><br />
概说<br/><br />
一、少阳病提纲问题<br/><br />
二、少阳病辨证问题<br/><br />
三、少阳病治疗问题与小柴胡汤的运用<br/><br />
四、关于柴胡类方的运用<br/><br />
五、关于少阳病的传变<br/><br />
六、关于热人血室<br/><br />
第六章 太阴病篇<br/><br />
概说<br/><br />
一、太阴病提纲证性质问题<br/><br />
二、太阴病是外感病还是杂病<br/><br />
三、关于279条&ldquo;腹满时痛&rdquo;与&ldquo;大实痛&rdquo;<br/><br />
四、下利问题<br/><br />
五、其他问题<br/><br />
第七章 少阴病篇<br/><br />
概说<br/><br />
一、少阴病提纲<br/><br />
二、少阴病寒化证证治<br/><br />
三、少阴病热化证证治<br/><br />
四、咽痛诸证<br/><br />
五、少阴病三急下证<br/><br />
六、关于猪苓汤证<br/><br />
七、关于四逆散证<br/><br />
小结<br/><br />
第八章 厥阴病篇<br/><br />
概说<br/><br />
一、关于厥阴病提纲<br/><br />
二、关于厥证与厥热胜复<br/><br />
三、关于下利<br/><br />
四、关于呕哕<br/><br />
五、关于厥阴六方<br/><br />
小结<br/><br />
第九章 霍乱病篇<br/><br />
概说<br/><br />
一、为什么不把霍乱病纳入六经病篇<br/><br />
二、怎样评价《伤寒论》中的霍乱病篇<br/><br />
三、《伤寒论》中霍乱病的证治特点<br/><br />
四、关于热多用五苓、寒多用理中问题<br/><br />
五、关于四逆诸方的运用问题<br/><br />
六、关于桂枝汤和解其外问题<br/><br />
七、关于384条的争议问题<br/><br />
八、关于病后调养<br/><br />
第十章 差后劳复病篇<br/><br />
概说<br/><br />
一、关于阴阳易<br/><br />
二、劳复机理与枳实栀子豉汤作用<br/><br />
三、差后更发热的病机与治法<br/><br />
四、差后腰以下水肿的病机、治法与牡蛎泽泻散的配伍意义<br/><br />
五、差后喜唾的病机与治法<br/><br />
六、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的病机与治法<br/><br />
七、日暮微烦,损谷则愈的意义<br/><br />
第十一章 怎样研究《伤寒论方》<br/><br />
概说<br/><br />
一、《伤寒论》方研究之现状<br/><br />
二、陈老研究《伤寒论》方的方法<br/><br />
三、其他<br/><br />
第十二章 略论《伤寒例》<br/><br />
概说<br/><br />
一、《伤寒例》简介<br/><br />
二、对《伤寒例》的讨论<br/><br />
三、《伤寒例》对《伤寒论》的影响<br/><br />
四、《伤寒例》对时病理论的贡献<br/><br />
五、《伤寒例》其他方面的理论<br/><br />
六、王叔和的创新精神<br/><br />
第十三章 略论孙编《伤寒论》<br/><br />
概说<br/><br />
一、孙氏编次《伤寒论》的时间<br/><br />
二、孙编《伤寒论》的特点<br/><br />
三、孙编《伤寒论》的优点<br/><br />
四、孙编《伤寒论》的缺点<br/><br />
第十四章 略论《伤寒论》注家中的气化派<br/><br />
概说<br/><br />
一、气化派注家立论的思想基础<br/><br />
二、&ldquo;六气本标中气&rdquo;的内容与精神实质<br/><br />
三、气化派注家以外医家对&ldquo;六气本标中气&rdquo;的认识<br/><br />
四、气化派注家怎样运用&ldquo;六气本标中气&rdquo;学说<br/><br />
附:叶天士对《伤寒论》方的运用<br/><br />
一、对桂枝汤的运用<br/><br />
二、对栀子豉汤的运用<br/><br />
三、对泻心法的运用</p></td>
                  </tr>
                  </table>
<br>【下载地址】<br>
**** Hidden Message *****

剑气满天花满楼 发表于 2020-6-1 06:55:54

楼主的分享太无私了,感谢!!

解烦小子 发表于 2020-6-10 16:58:50

66

55555aaa 发表于 2021-8-27 00:42:09

Wijdhhfhfhjfjfjfjffjjfjfjfjfjfjfjfjfjjf

杏林新叶 发表于 2021-10-24 12:36:22

谢谢分享666666666666666666666

武林猛主 发表于 2023-2-18 12:31:30

bianxianyinuogu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书籍]伤寒论求是钩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