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邪神 发表于 2014-11-28 15:02:35

武侠小说中的玄妙功夫3

「气功」把后天空气与先天元气合成一股浩然正气的功夫;对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锻炼、健身长寿的科学。古代称谓很杂乱,有吐纳、导引、炼丹、玄功、静功、定功、性功、内功,以及修道、坐禅、内养功和养身功等。“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朝许逊《净明宗教录》,其中有“气功阐微”记载。解放前董浩著《肺痨病特殊疗养法气功疗法》及中华书局《少林拳秘诀》等书中,都提到过“气功”之词。但是,直到1953年刘贵珍等编著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才对气功作了完整的解释,气功作为正式名词开始确定和流行起来。

  一般认为,气功在商朝时即已产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气功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道、儒、医各家都研究生命运动的规律,提出自己的主张。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哲学中关于宇宙以及人的生命理论和我国古代性命之学相结合,佛教传统的修持方法和我国古代气功的修身养性相结合,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气功科学的发展。

  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炼气乃以运行为主。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气有呼吸的区别,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要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气要运行时,不可逆走,贵当顺行。如顺行的话,不但脏腑会舒畅,并可快慢自如;倘若逆运的话,内部各脏腑就要受到伤害,一些习练者练岔气致伤致残者时有所见。

  古代气功一般划分为儒、医、道、释、武术五大派。儒家气功以“修身养气”为目的;医家气功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宗旨;道家气功讲究“身心兼修”、“性命双修”等;佛家气功要求“炼心”以求精神解脱,其中入定派强调“四大皆空”,参禅派强调“修身养性”、“普渡众生”;武术气功主要为了锻炼身体和提高技艺。近年来,有人依据气功功法的特点,将古代气功归纳为静功与动功,并划分为吐纳、禅定、存想、周天、导引五大派。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为主;禅定派强调意念锻炼为主,要求思想内联,静坐凝心,采取一些不复杂的方法来集中意念,一般的静坐均属这一派;存想派也强调意念锻炼为主,但要求用一种想象幻视到莫种事物;周天派强调在思想内联的基础上意气相依,推动内气感觉沿自己体内的任、督脉等经络路线周流,也称为内丹派;导引派强调以动功为主,特点是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或作为自我按摩。

  「少阳神功」任家武功。任天吾之女任小姐出嫁时作为“嫁妆”带入扬州谷家,谷啸风又传给奚玉瑾等。少阳神功平和中正,威力极大,可抵御修罗阴煞功。梁羽生的武功描述常带道德色彩,正派人物的武功必定纯正,邪派人物的武功必定阴毒。少阳神功正好象征谷啸风为人的纯朴正直。(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化血刀」桑家两大毒功之一,源出三和逸士。发功时掌心如墨,腥气四溢,但炼到炉火纯青时则和普通的肉掌没有区别。劈掌处赛如刀斫,斫中之处流出的汗中渗有微量血水,血液受毒渐趋枯干,毒素即可迅速蔓延全身,一时三刻之内便要成为人干,死状惨不忍睹。公孙奇、公孙璞和西门牧野师徒均擅此毒功。(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狂侠天骄魔女》)

锥弁 发表于 2015-3-17 21:07:29

今天不想骂人!

赁允澶 发表于 2015-3-18 05:47:33

灌水不是我的目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侠小说中的玄妙功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