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13175635983
  • QQ:1575389080
  • Address:725 Adams Avenue
  • Email:1575389080@qq.com
返回顶部

如果认为散打不是武术这是有点狭隘了,浅说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

2017-1-31 11:05 571人浏览
原作者: 黠综虑 收藏 邀请
555.JPG


聊一聊武、武术和现代搏击
武跟武术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内在意义上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有的人讲,止戈为武。我不这么认为,武,应该是持戈为武。持戈干什么?或者威慑对方,或者打跑敌人。通过武力形式解决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
传统文化中讲究文治武功,武人打天下,文人治天下。文臣东边侧立,东方是青龙;武将西边侧立,西方是白虎。水浒传里高俅办公的地方不就叫“白虎节堂”吗?文武之道,也是阴阳之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都不能偏。偏向哪个都出问题。中国文化的精华是中庸,就是不偏。孔夫子是文人楷模,要知道孔夫子的武功也很厉害,君子六艺,不就有射艺吗?


武,本意不变,但是形式是多样化的。老师打学生板子是武,治保主任也是武,警察是武,城管也是武,武警是武,军队也是武。老师的板子、警察的警棍、军队的枪炮,这些是器,也就是武器。
武的本质是建立秩序,维持稳定。大可以是整个社会,小可以是一村一庄。异族入侵或者内乱之时,带来的都是不稳定因素,这时候就需要用武。自古至今莫不如此。能够喊口号就维持稳定的,似乎还没有出现。


练武的人,只要练功得法,久而久之,就可以在自身体内建立相应的秩序,而这个秩序就可以帮助自己得到健康的身体,所以,练武是可以帮人得到健康和长寿的。当然,这个武更多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身心。而不是拿出来用的。一旦拿出来用,长寿的就少了。战争就不说了,死的都是年轻的。就是太平时代,警察的平均寿命也不是很大。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牺牲,而促进了社会秩序的重建和稳定,这是作为武者的生存意义。


武术,所谓术,就是方法。武术呢,就是维系和运转社会的武的方法。大的范围来说,如兵法三十六计、军队的管理、训练、以及战争的方式方法、警察抓贼的手段、老师打板子的手法等等,都可以是武术。但是现在词语来讲,更多是指的传承于民间的各个武术流派,或者各种对抗性的搏击运动。
武术一次,什么时候起源的不太清楚,但是应该不会很早。单就民间武术来讲,远来更多说的是把式、拳脚等等。毕竟武术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那么,现在社会的武术,应该可以涵盖传统武术、竞技套路武术、以及对抗形式的格斗术。如果认为散打不是武术、摔跤不是武术,这是有点狭隘了。
当然,细分,则名称自有差异。这是来自于其流传形式,动作内涵等差异的。而传统武术,现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以踢打摔拿为主的拳脚类,一个是以刀枪剑棍为主的器械类。
而器械类,是传统武术发展的最终模式。这跟冷兵器时代息息相关。很难想象,一个保镖护院的镖师是赤手空拳的。乃至于火器兴盛,冷兵器没落的阶段,民间成名的武师还多是以器械扬名的,比如大刀王五、神枪李书文、大枪刘德宽等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影响当代的三位了不起的武术大师。他们分别是董海川、李老能、杨露禅。这三位大师扬名于武术界,恰恰却是拳脚。虽然他们都精通器械,但是更擅长的都是拳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在更早的记录中,谈及武功,莫不有器械关联。而到了清末之后,拳脚逐渐开始占了上风。这跟冷兵器时代的没落有关。更有关联的是,这三位老人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改拳”。他们吸取了前辈的武学精华,而后都进行了各自的改革。继而成为近现代最能打的门派。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小子斗胆略说一二。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传统武术的拳脚训练,更多是为了器械做准备的。我举个例子,比如马步,你战个马步跟人动手?或者弓步?这不成了挨打的架势了吗?但是你说马步弓步没有用吗?显然不是。如果给你一根大枪,你用马步,给另一个人一根大枪,他用拳击步,很显然,谁的漏洞多,一看便知。有人说,八卦掌是脱刀化拳,形意拳是脱枪化拳。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们脱换得更为彻底,脱换得更贴合于徒手搏击。这一脱换,就脱颖而出,成为近现代武术的大宗流派。到后来,还有一个意拳,也叫大成拳。他们更直接,基本训练都是针对徒手搏击,也很是显赫一时。


及至现在,传武有没落之相,而世界却在进一步融合。人们的眼界打开了,各种形式的徒手搏斗术纷至沓来,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西洋拳击、泰国的泰拳、巴西柔术、俄国桑博等等。而我们的武术却日渐下风,虽然一些老前辈看出了问题,设立了散打形式的训练和比赛。但是这个改革还是有点跟不上时代。如果说,早期散打或者那时候叫散手,还有传统武术的一些形式,那么现在散打的训练则离传统武术越来越远了。他们吸取了一些外来武术的技术,这是很好的。但是也丢了一些传统武术的技术,这有点可惜。如果某一天,有某个人,能够巧妙地融合这些,改革传统武术,使之更贴合现代擂台模式,那这个人一定是武术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人!


说到传统武术,就有一个很时髦的词儿,劲儿。
这个词儿,在现在搏击体系中基本是不常用的。但是在传武爱好者中,却被提及很多。而且,练出各种劲儿的人也不少,却基本上都很难在搏击擂台上占的什么便宜,为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力是根本,力之巧者为劲儿。好比做生意,力就是本钱,任你多聪敏,没有本钱,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你有了本钱,自己没有巧妙的运营,也只能是赔钱的货。而这个劲儿,练出来了,也不仅仅是为了徒手格斗用的,更多是用在器械上。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寸劲儿,说明劲儿要短,越短越好,不仅要短,而且能在最短的距离内产生最大的功。这个不容易练。但是如果你动用器械,这个就非常有价值。比如给你一根长枪,这个长器械的特点是牵手掌舵,后手惹祸。最简单的封闭来说,你后手动一村,枪头动一尺。你后手动一尺,估计枪头就要动一米了。而枪头动的越大,则门户越开,对自己的有效保护就越差。这时候,就要考虑劲儿的问题。如何在最短距离,做出最大的功。这是老前辈们用一生都在思考和训练的问题。形意拳是很讲究劲儿的拳种,这跟它的脱枪化拳不能说没有关系。大枪在扎的时候,还有一个督透力的训练,这是考虑了对方的盾牌或者铠甲的防护而进行的。而现在拳术训练中的透劲儿,自然也跟这个有着若干的联系。
接着扯,估计已经歪楼了。
说到劲儿,就要说筋骨之力。传统武术讲骨正筋直,讲究强筋健骨。基本上很少有说肌肉的。难道就不练肌肉吗?显然不是。但是,前辈们肯定不是糊涂蛋。他们的智商不会比我们低。骨要正,说的是间架结构,结构对了,可以体现出特殊的技巧。比如太极拳里的“推不动”。他们就是借用特殊的骨骼间架,将对方的力转化出去。而要形成准确的间架,就需要反复训练不同的架势变化。传武不是说,把式把式全靠架势吗?而推动骨骼变化的就是肌肉,但是我们的前辈不说肌肉而说筋,筋是什么啊?韧带?如果仅仅是韧带,那也太看不起老前辈们了。因为除了筋之外,还有个字,叫“膜”。我们很难空想出来,但是可以例证,比如家养的猪肉和野猪肉的差别。或者猪肉和牛肉的差别。我们说一个人劲儿大,不说力大如猪,而是说力大如牛。为什么?排除它们的体型差异,我们吃肉的时候就有感觉。猪肉好嚼,牛肉很有韧性。吃酱牛肉,尤其牛腱子,肉里面的条条筋,层层膜就很说明问题了。我们训练的,也应该是这个,而不仅仅是韧带。伟人讲的,野蛮其身体,这个野蛮大致也应该是这个意思。


身体的间架是通过骨骼摆出来的。而带动骨骼的是肌肉,更是肌肉里面的那些筋膜。所以,老前辈交代,要强筋健骨。
而训练筋膜,要符合张驰变化,在一张一弛的反复变化中,使筋膜得到训练成长。、
其实,现在搏击训练,也是离不开这个东西的。要出功夫,大同小异。如果仅仅靠盘架子就能如何如何,估计只能是自欺欺人了。
现代搏击,或者说搏击体育化有他的好处。更为科学的训练体系,更为密集的对抗训练。都能调动人体潜能,体现更好的竞技状态。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弊端。其中一个就是要有大量的体能储备。圈套,护具的应用,保护了运动员。会让比赛更为精彩,但是也牵扯到体力问题。体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消退。这是个问题。而传统武术中,石敬岩于六十多岁还能持枪上战场,也说明了问题。
趁着年假一些闲工夫,把我对武、武术和搏击的浅显理解随便写写,不足之处,还请方家多多指正!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