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意拳论》-----桩功与四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0:18: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站桩是意关迫害基本功。持桩之法有行站坐卧之分,持久桩之目的是为了培育内劲。内劲培育至何种程度始为有得,须有其检验依据。本文即拟将持桩之效果。以扼要论述,供同好参考。
内劲能爆发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之真实益处,善拳者力之奋也。四形为内劲爆发为外力之最适当的形式,故在论述持桩效果同时,文中亦将四形加以简单说明。
意拳为一种特殊拳学。既谓之学,自应有其理论根据。关于力学理论根据,我曾在别处有所论述,此处兹不赘述。欲使学者明了意拳之学术渊源,对其哲理之依据似有加以论述之必要。
此文原系《意拳论》之一部分。当时欲试从我习拳诸生是否确有真实体识,故在出示《意拳论》时将这一部分抽出,非我自私,实不愿嚼饭混人,知我者谓我心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芗斋 一九五九年冬于天津寓所
论桩功之境界
持桩需经历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莉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拳亦应如是。
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动决心。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
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此即持桩时壮举直顶竖之功也。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
  桩功之第三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回首”此明本能活力如蛇。“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履,理应弃之沟壑而不异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各谷道臊根,却觉体不息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行走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备矣。
  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
  持桩虽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既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既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
  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流,每日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坚持。如是始有调配生理机能之作用。各式桩法虽皆可培育内劲,但各式之效应不同(故以桩功治病,才因人设式)若死持一式,从技击角度看则为偏颇,学者慎之!每日之中持桩时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日持桩之时间应占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
论四形
持桩而达于“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境界,始可言拳。拳者何?学者力之奋也,非局部方法之谓。昔日我曾有一首题为“舞相”的诗:
身动挥浪舞,意力水面行。游龙白鹤戏,迂徊似蛇惊。
肌肉含劲力,神存骨起棱。风云吐华月,豪气贯长虹。
诗中所说“挥浪”“游龙”“白鹤”“惊蛇”皆拳式也。然此拳式的舞蹈,亦即所谓“健舞”或“武舞”。在隋唐时氏健舞甚成为盛,为当时之养生术与技击之法。不公武夫操之,即使文人学士亦多习之,后多失传。近世拳学家黄慕樵先生本多年参拳之体会,并揣敦煌唐人壁画之中人物与陶俑之舞姿,始将健舞之几个姿态式仿出,此代之际,我南游至淮南,得遇黄慕樵先生,遂得其传,乃约略得其健舞之真意,我不敢么其秘,曾再传于从我习拳者,然其中能得健舞之妙者仅十余人耳。
习健舞之先决条件则须达于四如境界,即能整体如铸、身如灌铅、肌肉如一、毛发如戟,否则难出舞相。舞起来岂不是摇摆四肢而已。我过去尝谓:劲营自体内,力奋形骸外。持桩而达于四如境界则内劲具矣。然如何将此种内劲爆发出来而成外力,以收技击这效应,四形则为最适当之形式也。
四形舞法乃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习时须永设一假想之敌,对之蓄势搏斗。手指腕拧,指变爪摄,不论手起舞或单或双,指端永远指向对方口鼻,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之中线,给敌造成威胁。控制对方中线亦即保持信已方之中线不受侵犯矣。不仅掌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皆指敌,既拇指亦须弯曲蓄势与其它四指同指一方向。此种掌法与所谓内功拳如太极拳,外功拳如少林之掌法根本不相同,此即手指爪摄之意也。欲手指爪摄则腕不许上拱、不许下塌、不拱不塌故运行时必拧腕始能圆活制敌。具有钩、错、敛、搞之妙。十指不许僵直,皆须曲蓄;指要分、掌要凹,如果运行时指端可有透电之感,此即指弯腕拧之妙也。两臂运行时永不许失去裹、卷、撑、抱之力,桩内蚊蝇不落。双足进退永不许失去刀、义、分、刺之能,步法寸步不让。户要撑、肘要横,两臂始有裹、卷、撑、抱之力。裆要坐,膝要纵(横),坐裆纵膝始有力,方有刀、义、分、刺之能。与对方交接我无执令彼亦无执,其决窍要在肩胯之扭错。而肩胯之灵活扭错又须以腰脊为动力,故习时腰脊须摇旋如轴,如是始能以无执而破有执也。双足运行觉如在泥雪中求动,两足重量三七互换。脚无定位,身无定势,或以后步作前步,或以前步作后步,前后交替,工业区实互演以步法夺敌之位轩。运行起来自随意走,手底留痕觉全身如与物遇,三尖协调,四心相印。若快,快不许飘浮,若慢,慢不许呆像(相)。
力之爆发皆在一瞬间。此时如襟人,心毒为上策,力由意发之故也。手狠方克敌,或随意从之故也。故习时每一动作皆需假借,无假借之动作身体力不笃。习时周身永不许失去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感。所谓意不使断、灵不使散、浑噩一致、不忘不失也。如是,舞起来始有厅趣横生之境界。生理作用于心理,此即健舞之养生意义也。由此看来,意拳之真功夫非自动中得来,须于不动中求之。故曰:“不动之动肪生生不已之动也”。
练习四形是对内劲的一种定向训练,使之能随时随地爆发为外力以及技击应付效用,故习进只求舒适与否,不求姿式好坏美观与否。但姿式确是形之代表,故需求姿态工正确,即不违反生理运动力学之规律也。若动则能循力学之规律且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大动正确小动亦正确,否则均不正确。
习时还须病况善于运用人体外力与内劲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人体外力有四种:人体重力,即重力位能向重力动能之转化,此即所谓之“与地心争力”;地面支撑反作用力,此我所说:“拔地欲飞”;空气阴力,此我所谓之“与大气呼应”;技击时对方之作用力,此我所谓之“假借之力”。这些力我总名之曰“宇宙争力”。人体内力即是处于四如状态之整体肌肉拉力,此即我谓之“浑元争力”。膈膜动力,此我所谓之“呼吸弹力”亦为人体内劲之一种。欲收技击之真实效用,须使渐昂争力与宇宙力须合拍,其作用之妙皆在于呼吸弹力也。故曰:“吐纳灵源合宇宙”“喊声叱咤走风”。因此只要横膈膜一发紧即错误,故学者宜慎之。
现再将四形分项加以说明:
挥浪
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具体则为运用伸、缩、抑、扬、沉、托、提纵之力。盖人体站立时两足不动,而躯体与两臂同时作上下方向相反之波状运动。即双臂同时向上扬提而躯体却往下沉坐,双臂向下抑探险而躯体却向上伸长,亦即上下对拔位长,此时人体重位能即转化这重力动能,全身即有一种波浪力,谓之“重力波”。此种香力波正是技击之所需也。同时上下对拔拉长荡起纵波力,借双臂左右圆撑之势,使纵波之中夹带横波,如是始有挥浪之舞姿。运行时,以臂一前一后。若左手在前,则出左足,若右手在前则出右足。双臂与躯体配合,上下伸缩抑扬对拔拉长,双手走一椭圆形轨道。左右进退互换无穷。此式之形象犹如龟之游出水面,欲浮而又沉,时赏赐地浮而挟浪扬波于水面,故此形又名神龟出水。
游龙
此式仍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系运用提、按、抚、横、分、闭、开、合之力,此式这运行与挥浪同,仍需利用重力波以发提、按、抚、横、分、闭、开、合之力。双臂与躯体配合上下对拔拉长。所不同者在于双臂在躯体之两前以提按开合之势走椭圆形轨道。须以 纵波出提按之力,以横波出开合之势。纵波高低进退互用。其形象若一龙游苍海,龙即是浪,浪好是龙,龙行浪动,引动龙行。
挥浪、游龙二式皆系利用重力波以收技击之效应。故用时需掌握力波之松紧。松以蓄劲,紧以发力,松紧紧松无波不浪。波浪主要需有弹力,此种弹力遇物即须爆发为炸力,此即意之蓄弹惊炸也。
习挥浪游龙二式,又须有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身,对方高来我则高以行之,使有凌空失重,高不可攀之感。对方低来我则低以行之,使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愈陷愈深之感受,此即高则扬其身,低则缩其身之法也。
白鹤
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系运用搂、劈钻、刺、翻、扬、裹、拧之力。盖我之整体任一曲蓄部位,当其作用于敌体之某一部位而受阴,或当敌体之某一部位作用于此处,即将发生变形时,我之此一曲蓄部位即产生一种阴力,阴止变形这弹性力,即爆发之为炸力。此种爆发之炸力正是技击之所需,此即我所谓之“蓄弹惊炸”。必须知在我曲蓄部位伸缩自如之限度内,弹性力与我曲蓄部位之伸展量(或徊缩量)成正比。故练习此形时两臂运行之幅度应大些,以增强爆发力之直射强度。
运行时两臂交替自外向内画弧。若高,指端不过顶,若低,指端不过脐,设左臂先起则出左足,右臂先起则出右足。划弧时,两手臂须有搂、劈、钻、刺、翻、扬、拧之力,习时需根据不同之假想、假借,我手臂曲蓄部位所产生之弹性力或翻扬、或裹拧、或搂劈、或拉钻刺爆发为炸力。此式之妙还在于起脚制敌。若左臂先起的则左脚用劲横起横落。起须不高于自已实脚之腠,落时不超于敌胸,提膝、脚落劲发于手,力出应为一声此种落脚之势并非踢、蹬、踹、踩、实为顿也。只运用爆发力两臂交替连用,双足一齐互用,其形象颇似白鹤突围拔地欲飞也。意拳之“三拳一脚”即从此式化出。
惊蛇
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运用起、顿、吞、吐、撑、抱、悠、扬之力。此式之运行与白鹤同,仍需利用曲蓄部位所出之弹性力而发起、顿、吞、吐、撑、抱、悠、扬之力。运行时若出左足则起左臂,自内向外划弧,同时右臂在左臂下自外向内划弧。进右足,右臂向外划弧,同时左臂在右臂下划弧。运行时根据不同之假想、候借,我叫曲蓄之弹性力可以起、顿、吞、吐之形式爆发为炸力,亦为撑、抱、悠、扬之形式爆发为炸力。前后左右互换无穷,其形象宛似惊蛇乍走,左右迂徊刀光闪。所谓三拳(钻、裹、践)、三棍(肩头棍、胸前棍、脑后棍)皆从此式中化出,厉害无比也。
白鹤、惊蛇二式皆系利弹性以得技击之效应。故习时需掌握徊缩量与伸展量,回以蓄劲,伸以发力。将欲伸之,则必回之;将欲回之,则必伸之;回伸须致用遍体似弹簧。此种弹力遇物即须爆发为炸力。故白鹤惊蛇二式亦系蓄弹惊炸之运用也。
习白鹤惊蛇二式又须知白鹤能制横,惊蛇可夹纵。对方齐出,我则裹其力,使之旋转而拔根;对方独进,我则放其势,令彼力尽而前俯。此即横则裹其力,纵则放其势之法也。
论意拳之哲理根据
关于意拳之哲理根据,我不想多用笔墨,只以哲学命题之形式提出,彼此对照,自不难看出意拳之真正面貌也。
一、庄子曰“物物者非物”。意即使物质成为物质,并非物质。意拳主张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合。亦可谓力者非力也。换言之,使力成为力者并非力,乃精神也、意念也。此即意拳所以名为意拳之实质所在。

二、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意拳则主张“有为之为也于无为”,“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所谓“无为”与“不动”意拳则为桩功,所谓“有为”与“动”则为试力与发力。意拳重视桩功,故亦系“无为”之义。昔日有人赠意拳是“古道家之静功”,此非贬词也。
三、老子曰“反者道之动”。意拳则主张“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对立统一。所谓“矛盾错综须统一也”。
四佛门禅宗有云:“万法皆空,即为实象”,又云:“不思善,不思恶,还我父母未生时之面目来。”父母未生时之面目即“空也、无也”。意拳则主张“各项力量都由浑元扩大空油无我产生出来。”因此教人“虚无求切实,运用在虚空”。
五、禅宗又云:“无法无执”。意拳则又主张“一法不立,无执破执”。技击时“我无执令对方亦无执”。不仅抗劲用力为有执,使用招术方法亦有执。以无执破有执,破执而无执也。
六、明氏学者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之说,意拳则主张“发挥良能”之论。王守仁说:“实如水流湿,火就燥。”其势然也。
由此看来我关于《意拳论》中所说意拳试与老庄佛释一切学理名称谨似,实非欺世盗名之说也。在意拳论里我所以用画龙点睛之法道破意拳哲理,实欲告诉学者一个真理,习意拳而不接受其哲理,则无异按石卵而盼司晨,终无所成。学无所成。学者不可不明此理。


返回 
沙发
发表于 2015-7-22 10:21:2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7-22 10:23:58 | 只看该作者
呼吸弹力 芗老都说妙 谁知道具体练法
地板
发表于 2015-7-22 10:24:16 | 只看该作者
早期发来帖,真学者常看
5#
发表于 2015-7-22 10:25:20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发扬光大
6#
发表于 2015-7-22 10:28:32 | 只看该作者
“站桩是意关迫害基本功。”看过多个版本都是这样,红色部分是不是笔误?
7#
发表于 2015-7-22 10:29:49 | 只看该作者
肯定是笔误。看看下面这个台湾人的版本,基本没有此类笔误,可能他们比较认真吧!
http://www.csghs.tp.edu.tw/~chic/page_m/n4-3-1.html
8#
发表于 2015-7-22 10:32:53 | 只看该作者
有此一說
9#
发表于 2015-7-22 10:37: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分享
10#
发表于 2015-7-22 10:41:54 | 只看该作者
好帖~慢慢研究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秘籍网 ( 苏ICP备15516793号 )     

GMT+8, 2024-11-14 15:00 , Processed in 0.10478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