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属集体性质,学徒三年,工资微薄。出师后,处境才稍微改善。
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例如,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
相同。当然,大师傅是可以“通吃”的,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一些补锅匠走街串户,“补———锅———嘞———”嘹亮的嗓音绕梁不绝,惹得一帮婆婆媳妇忙着找
出破锅烂碗,走在弄堂里,锅碗瓢盆一阵乱碰乱响,十分热闹。有意思的是,把铝锅底换了,补锅匠还不
让客人拿走,装一锅水,要看它漏不漏。补锅匠信心十足:漏了,我一文钱不收!
攒够了钱的补锅匠,才有望开一家小店,稳稳当当地吃起手艺饭。而一些头脑灵活的补锅匠,又开始
在琢磨修理高压锅、电炒锅了。时代在迫使每一个人前进,手艺人又怎么能够例外?
在解放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公事人也以拥有一支派克金笔为自豪。那个年代的
派克金笔,手感极有分量,笔尖的顶部有一点点黄金,字迹圆润,书写起来极其流畅。但使用久了,磨损很
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
修钢笔的师傅把钢笔小心地夹在一个模具当中,用喷灯熔化一根金丝,再用一根针挑起一点,蘸到笔尖
上,待冷却了,用细砂纸轻轻磨试一番,又是一支书写流利的好钢笔了。
随着这类金笔的稀少,以至绝迹,修钢笔成了专门更换配件的简单工作了。修钢笔的利润一直很低,一
来钢笔的价格本来就便宜,二来使用者大都是莘莘学子,故而修钢笔一直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也因此,
我们只能在学校周围和乡镇上,还可以见到修笔人像笔一般瘦削的身影……
卖凉开水跟卖凉茶不是一回事。在南方,卖凉开水的品种除凉茶外,还有糖水、白开水、西瓜汁、甘蔗汁
等,属于家庭妇女的求生之道。她们通常在路边摆一个桌子,有的也放上几条凳子,都使用玻璃杯子,倒
好各种饮水,再用方玻璃片盖住杯口,以示卫生。
小孩都喜欢喝糖水和水果汁,但价格在当时也不低,一杯糖水收2分钱,一杯水果汁收5分钱。喝凉茶的
一般是成年人,而且以农村进城的人居多。茶是用的老阴茶。老阴茶是一种树叶,并非正规的茶叶,沸煮后,
茶汁变成了红褐色,却能生津解渴。
不知什么时候,卖凉开水的摊子也卖起可乐、矿泉水、易拉罐来了,有的干脆全部瓶装饮料,外加香烟
、糖果、卫生纸什么的,凉水摊子搞成杂货铺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杯凉水就能折射环境的变迁。
剃头挑子一头热。走街过巷的剃头匠都挑一副沉重的担子,有火炉、铁锅、竹椅、理发刀具、镜子以
及自己吃饭的锅碗瓢盆和米面等。
剃头匠只需对着弄堂里悠悠地喊一嗓子:“剪———头———哟———”,声震百十丈开外,老顾主
们就动起来了。理发讲缘分,有的剃头匠与某人的头发无缘,理出来的发型与长相很不相配,自然,这
人的生意就永远别想了。因而,每当一个陌生人来理发,剃头匠总是分外小心,力求留下好印象。
老顾主都是恋旧的,纷纷过来,剃头匠给大伙点头打招呼,就开始干活。剃头匠的记忆很好,对客
人可以做到不问什么,他能记住原来的要求。理完发,舀来热水冲头,接着开始掏耳朵、修面。
现在,比起剪刀锋利的理发店,剃头匠真是太不合时宜了。
缝穷是北方话语,在南方就直接呼为“补衣服的”。
从事缝穷的是些中老年妇女,劳动力逐渐丧失了,靠着多年来在针线上的修炼,赚点小菜钱而已。
到了这个份上,别人给多给少都随便,正因如此,来补衣服的多是些光棍汉,也乐得来这里,有个歇脚
抽烟喝茶的时候。
这帮妇女平素也做些针线东西出卖,比如鞋垫、尿布、千层底布鞋、布袜子等等,都是用零碎布做
出来的,但拼接合理,富于美感,扎实耐用,很受下层人的欢迎。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缝穷已经改叫缝补匠了,她们大部分都到了城市的火车或汽车站里。旅客衣服
划破了,背包带子脱落,肯定要立即处理。所以,缝补匠老在瞅别人的衣服和裤子,不知道的话,可能
还以为是小偷呢。
过去,城市里平房很多,而且一般使用小青瓦,年代久了,尘土、枯枝树叶堵塞瓦沟,雨水倒灌瓦缝,或
者瓦片碎裂了,就必须请翻瓦匠来翻瓦。
翻瓦匠多为三五个人一伙,分工细致,人人争先,进度往往出人意料,他们必须抢在天黑之前完成所
有工作。两人在房顶翻瓦,一人站在房檐边接,另外一个人根据更换情况,去砖瓦窑买瓦。待一座房顶瓦
梁全部露出来,用扫帚清除掉杂物,再开始重新盖瓦。
翻瓦匠苦干一整天,主人一般要免费供应茶水、香烟,中午晚上两顿饭,然后再结算费用。工价一般
按房子的面积以及补的新瓦数量计算,泾渭分明,清白明晰。这个时候,多是傍晚酒后,瓦匠在酒力的燃
烧下,哼着一些小调或很流行的曲子,披着一身月光,走在路上……
对坟墓的敬重,体现在中国人的传统伦理思想中,可以说是空前的。
一个家族,往往会把逝世的亲人埋葬在一个地方,既便于祭奠,又便于管理。守墓人就是坟墓的最高权
威。守墓人多是与家族血缘远些的孤寡老者。守墓人的生活费用,均由家族供给,他主要的工作有两样,一
是打扫墓园,清理杂草,种植花木;二是守夜,防止盗墓贼和野兽打扰先灵。
守墓人一般都是有神论者,对亡灵在周围的活动非常清楚,他充满敬畏地看待一切偶然的事件,诸如树
木死亡、墓碑垮塌、长蛇显身、蚂蚁搬家等等,他就会迅速报经家族,然后进行妥善处理。
斗转星移,时代更替,墓园已经纳入政府的土地管理范畴。守墓人连同那些墓园和几乎凝滞的时光,好
像一并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了……
收荒匠的嗓子一扯开就有山歌风味:“橘子皮牙膏皮兔皮破铜烂铁废纸旧书鸡毛鸭毛鹅毛拿来
卖———哟———”每隔三两分钟,他就唱一次,唱得老太太小孩子心痒痒的,就开始在床下门边找换钱的东西。
时间更早的收荒匠,并不是付钱的,而是以废旧物品来换东西。什么东西呢?是锅、碗、盆、筷子、
糖果、卷烟、白酒、草纸等,百分之百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后来,随着生活的改善,老百姓开始拒绝
换物品了。拿钱来!多么理直气壮!收荒匠只好开始蘸着口水数钞票了。
现在,很多家庭居室豪华,破烂立即就扔了,还卖什么钱?收荒匠就到垃圾堆里寻宝,但每每又跟“垃
圾王”发生争执!收荒匠跨行业了,就叫越俎代庖……
|
清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