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论大成拳阴与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08:3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在北京创立了融健身及武术搏击于一体的意拳(大成拳)功法,该功法通过意念的假想训练,能够对人体的潜能进行系统的开发,并以此改变人体内在机能,该功法用于搏击,无论多么弱小的身躯,通过系统的意拳(大成拳)功法训练,皆能产生超强的实战能力。

     在意拳(大成拳)的训练体系中,将人体的间架分为“阴”与“阳”来进行训练是一种秘传心法,此法能够调动和激发人体的潜能,意拳(大成拳)最引以为自豪的爆炸力量,不经此“阴阳”之法的训练即不可得。许多人练了一辈子意拳(大成拳)但 身体中依旧没有爆炸力量,就是因为没有掌握意拳(大成拳)的这一核心技术。没有爆炸力的意拳(大成拳)只能算是“二成拳”,不论站桩的时间多长,训练时多吃苦,也不论身体的功力多大,也只是具有了笔者的授业恩师王玉芳大师所说的“砍砖头”的力量,“砍砖头”的力量是一种在打之前须先瞄准好攻击的目标并进行蓄力准备,打出之后就不再管了的一种出尖之力,如拳击、泰拳、跆拳道、空手道等皆是这种“砍砖头”的出尖之力。

     在拳术训练中,其“阴阳”的学问可从人体的许多方面来进行思考,如从劲力“撑抱”、“踩提”、“旋摇”等角度来说明人体的“阴阳”关系;从细胞吞吐的角度来说明人体的“阴阳”关系;从呼吸的角度来说明人体的“阴阳”关系;从精神鼓荡、劲力遒放的角度来说明人体的“阴阳”关系;从“假宇宙力波”的自身与身外宇宙的矛盾关系方面来说明人体的“阴阳”关系等等。

     由于呼吸方面及细胞吞吐等方面的“阴阳”关系言之较为繁琐,故本文暂且撇开上述内容,仅从身体间架中劲力“撑”与“抱”的角度出发,揭示意拳(大成拳)“阴”与“阳”对立统一关系的训练体系。

    意拳(大成拳)的“阴阳”之法,须利用人体的“阴阳”面来做文章。我们可将身体的外侧定为“阳”面,内侧为“阴”面,即身体被阳光照着的部位为“阳”,背光的部位为“阴”(人呈大字形趴在地上时)。在站桩时,应从人体“阴”与“阳”的角度来进行训练,即通过建立人体内侧与外侧的“阴”与“阳”的对立关系来建立人体的矛盾力量。观察树木的状态,可以得到启发,当大雪压松枝的时候,弯曲的松枝上部产生了拉力,下部则同时由此而产生了撑力,即松枝的“阴阳”力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看出,当一个物体“阳”面因受力发生变化时,“阴”面也在因“阳”面受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于其变化的方向不同,从而形成了矛盾的“阴”与“阳”的两个方面,笔者的授业恩师王玉芳大师,更是形象的把此力比喻为“弯曲的书本”,即当书本被外力弯曲时其外面主动的包裹力(即抱力),同弯曲内部被动的反包裹力(即撑力)形成矛盾力,这正好是意拳(大成拳)“阴阳”对立统一变化的一种体现,从“弯曲的书本”中可以看到,意拳(大成拳)“阴”与“阳”的矛盾争力本是同时具有的,但这种同时具有的劲力,若要落实到具体的训练中,则还需要我们悉心探索当此状态产生时,这种力是由谁最先引发的,即谁为第一力源的问题,以及从“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如何来进行训练的问题。

     具体讲,意拳(大成拳)的争力训练,须通过区分人体的“阴阳”面来建立起人体的内侧与外侧的矛盾关系。这种“阴阳”面的矛盾关系,若拿事物来比喻,又如同是轮胎的外胎与内胎或皮球的外表皮与内胆的关系,也可换一个角度理解成弓弩的外弓背与内弓背,或如同上述中将书本弯曲后的外侧与内侧的矛盾关系一样。以意拳(大成拳)争力训练中的“撑抱力”为例,当将这种“阴阳”的矛盾关系落实到人体中时,则是人体的外侧即“阳”面向里“抱”,人体的内侧即“阴”面则须同时产生句外“撑”的矛盾力量。常态的拳术运动在发力时都需要有一个蓄力的过程,蓄力使这些拳种的发力形式,不得不以先收缩形体再伸展形体的方式来增加拳术的攻击力量,但其仲缩运动的幅度越大,攻击目标的意图也就会越明显,其结果不仅暴露了自己的攻击意图,而且还会使身体的劲力出尖,这种暴露的意图及出尖的劲力极易被对方所乘。故蓄力的准备过程越长,拳术的水平越差。而意拳(大成拳)的“阴”与“阳”的这种对立统一训练体系,则可将蓄力收敛在“阴阳”的矛盾争力之中,即人体的“阴”面蓄而“阳”面发,或“阳”面蓄而“阴”面发,因此,这种发力省去了任何准备工作的时间,而且,这种爆发力是整体性的而不是一般拳种的那种局部力,应该发力在外形上无有预兆,故可形成“零启动”的瞬击效果,所谓“零启动”是指在发力时,不需要做任何外在的蓄力就能直接产生爆炸力量,故常使对手猝不及防,这是意拳(大成拳)所特有的发力形式。宗师王芗斋先生曾指出意拳(大成拳)的运动为“超速运动”,故在这种体系下进行训练时,身体内部的“阴阳”空间愈大,身外的空间愈具体,意念愈真实,争力愈丰富、愈全面、愈均整,精神激荡的状态愈饱满、愈强烈,即当这种“阴阳”的矛盾争力达到极致时,则可以认为该拳术即具有了宗师王芗斋先生所说的“超速运动”之可能。


    意拳(大成拳)“阴”与“阳”的对立统一,首先可以通过“撑抱”的训练内容而体现出来。意拳(大成拳)“撑抱”的训练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即:一、“撑抱”的基础训练内容;二、“撑抱”的变化训练内容;三、“撑抱”的空间训练内容。

一、“撑抱”的基础训练内容

    “撑抱”的基础训练内容又包括:1、“抱阳”与“抱阴”;2、“抱阳”与“撑阴”;3、“撑阳”与“抱阴”。

1、“抱阳”与“抱阴”的训练内容:

    人体的外侧即“阳”面与人体的内侧即“阴”面,从意拳(大成拳)“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关系训练法的角度来说,在初级的训练阶段,可训练成同时向里“抱”的状态。具体讲,一般情况下可在站桩时先将双手抬至胸前(平步桩或丁八步技击桩),想象怀中抱一大汽球或抱一有生命活力及富有张力和弹性的大树,笔者的授业恩师王玉芳大师曾形象的提出:“可想象抱一大球胆,在间架上要膛大而口小”。意念丰富的人也可想象抱一纸球、抱一木球、抱一钢球、或抱一其它状态的球、甚至抱带刺的球、抱有温度的球、抱发光的球······,虽然意念可以丰富,但笔者认为,初练时还是要脚踏实地,以“抱”力所能及的汽球或“抱一大球胆”为好。因为,在意拳(大成拳)的训练体系里,抱不同的球,身体就要相应的有不同的状态,对于初学的人来讲,抱汽球或抱球胆的难度低,而抱纸球的难度高,初学者一般不易掌握抱纸球的要领,抱纸球时既不能把球抱瘪,也不能让球掉落或被风吹跑,这种精微的状态,身体没松到一定的程度及灵敏到一定的程度是做不到的,故抱纸球很容易让初学者心里紧张,并因紧张继而造成形体的僵滞。至于抱钢球,则更要等功夫深厚后方可为之,有些人急于求功,初练就抱钢球,结果胸闷气滞,更有人因不得法而使身体造病,至于“抱”其它带刺的、发光的球则同样要等到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行体会。

    当怀中及全身意如抱汽球或抱树的间架建立起来后,再用意念支配身体的“阳”面与“阴”面同时由外向内(也可想象为由四面八方向中心)拢抱怀中的这个汽球或大树,通过逐渐挤压身体及怀中的这一空间,调动起间架内所抱之球或所抱之大树产生由内而向外的膨胀力,以此建立起基础的矛盾争力。

    在意拳(大成拳)的训练体系中,身体间架的内空间与外空间是支撑及规范、塑造身体间架的前提条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里,实体之外的空间并不是无有的概念,而是有实际用途的,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曾有:“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牅,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译成白话文即为:“三十根条幅环绕着一个轮毂,在那空虚处,使车得以运转,成就了车的功用。粘土制成的器皿,在那空虚处,使其可容纳东西,成就了器皿的功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在那空虚处,使其可以住人,成就了房的功用。因此,实体之“有”所带来的功利,实是因为“无”而起的作用”。因实体的作用人人皆知,而空虚的作用常被人忽视,故老子才会重点强调“无”的作用。在意拳(大成拳)的训练中,能将实体之外虚无的空间,感受成真实有“物”的状态,是衡量意拳(大成拳)训练是否入门的一个基本标准。

    在入门阶段,通过“抱”的意念,可使身体尽快形成初步的整体力,因为,人体在裹束和收敛时,远比在发散时更易求整。据查证人体在危急时刻,如遇火烧身时,都是缩成一团,可称之为抱紧的“斗拳状”,包括遇电击时,身体也是会本能的往里缩,故有经验的电工试电时,都是先用手背来试,如遇电击,手会自然地往回收缩,这是自保的最佳方式,反之,用手掌则会因本能的收缩而把电线抓住造成触电,这些都是人体筋骨自然收缩的结果,所以“缩”与“抱”是人体的本能。在站桩的初步阶段,从本能的角度讲,应以“抱”为意念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笔者的授业恩师王玉芳大师曾反复指出,家父传拳时常说“发乃缩也”,故以“抱”为主的训练体系是产生“缩”发力的前提。在以“抱”为力源,即由身体“阴、阳”面的“抱”,引发身内意念空间“撑”的这种矛盾争力训练体系下,身体及怀中所抱的意念空间会愈来愈真实,愈来愈饱满,通过反复训练,可逐渐使身体愈来愈多的地方听从意念的指令,使身体的调动愈来愈协调、愈来愈迅捷,这样,身体就会愈来愈灵动,也愈来愈均整。

    当自身的间架与间架内所“抱”的空间,能产生强大的矛盾争力,并且,这种争力的内容能愈来愈丰富后,就要在训练中进一步提高训练的强度,即运用意念使身体逐渐的长大,大到头顶宇宙脚踩大地,用宗师王芗斋先生的话来说,要成为“凌云宝树”。在这种状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并配合与此相应的一定内容的试力训练,如开合试力、遒放试力等试力训练,久之,身体的发力会自然而然的愈来愈短促和冷爆,由此可进入意拳(大成拳)“爆炸力”的初级阶段。


2、“抱阳”与“撑阴”的训练内容:

    基础的“抱阳”与“撑阴”的训练方法是,先将双手抬至胸前,然后将意念调整为,人体的外侧即“阳”面向里“抱”,人体的内侧即“阴”面则同时向外“撑”,此景如同上述所谈的“弯曲的书本”的状态,即“阳”面“抱”的愈真、则“阴”面会“撑”的愈强,此状态可使身体的“阳”面与“阴”面因相互的矛盾而建立起相争的整体。在身体的“阳”面在向里“抱”的同时,还需用意念令其间架之外的空间加大空间对身体的压力,使之与身体“阳”面的“抱”力产生合力,由此,便可进一步加大身体的整体力量。同时,在身体的“阴”面在向外“撑”的同时,还需用意念令其间架之内的意念空间,随之填充因身体“阴”面外“撑”而形成的空虚的内空间,由此,使身体的“阴”、“阳”面与身体之外的外空间和身体所怀抱的内空间形成整体。这种“抱阳”与“撑阴”的训练方法,因力源不同,故可细分为,被动发力与主动发力两种训练方式。

1).被动发力训练方式:

    以身体的“阳”面为力源,用意念先让身体的“阳”面向里“抱”,并由此调动起人体的“阴”面产生“撑”的争力,在这里“阳”面是主动的,而“阴”面是被动的,其“阳”面“抱”的意念要大于“阴”面“撑”的意念,此训练法可使身体建立起被动的弹性力量。这种训练方法,具有非常实用的功效,因为,在训练时原是自己先用意念从外面挤压自己,以调动起自身被动的弹性力量,实战时当对方攻击自己时,则正好是由对方帮自己完成了训练时的这一内容,如当对方的外力打在自己身体的“阳”面上时,正是外力帮我们完成了对间架内意念空间的挤压,此时身体的“阴”面及怀中意念空间会自然产生被动的弹性力量,将打在身体上的外力反弹出去,这种劲力的转换可谓是触“阳”而“阴”发,这种“阴、阳”转换达到妙境时,即可达到芗老于无意之意中将攻击者弹飞的境界。

2).主动发力训练方式:

    以身体的“阴”面为力源,用意念先让身体的“阴”面向外“撑”,同时,怀中的意念空间也向外撑,产生由中心向四面发散的离心力,并由此带动起“阳”面产生向内争裹的“抱”的争力,同时,身外的意念空间也向内合抱,产生由四面八方向中心的向心力,最终使身体由内向外的离心力与由外向内的向心力产生矛盾争力,在这里“阴”面是主动的,而“阳”面是被动的。此以“阴”面为力源的训练方法,训练的是主动发力。

    “抱阳”与“撑阴”的训练内容,即以“阴”面为力源和以“阳”面为力源的训练方法,可交替练习,但为了防止劲力出尖,在初学时应多以“抱阳”的被动发力训练方式为主。

3).“撑阳”与“抱阴”的训练内容:

    基础的“撑阳”与“抱阴”的训练方法是,先将双手抬至胸前,然后将意念调整为,人体的外侧即“阳”面向外“撑”,人体的内侧即“阴”面则同时向里“抱”,此意念使“阳”面及“阴”面之内的身体空间加大,故在此状态下身体会逐渐的涨大,使身体最大限度的占据空间。当身体的“阳”面在向外“撑”的同时,其间架之外的空间会同时的向身体产生压力,与身体“阳”面的“撑”力产生争力,由此,加大了身体与外界的矛盾力量。另外,当身体的“阴”面在向里“抱”的同时,其间架之内的意念空间也会同时的向外反弹,并由此与身体的“阴”面产生强烈的争力,加大了身体的弹性力量。

    “撑阳”与“抱阴”的训练内容,可使自身逐渐膨胀,在意念上要达到“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境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秘籍网 ( 苏ICP备15516793号 )     

GMT+8, 2024-11-28 23:22 , Processed in 0.10677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