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孙门功夫终极打法的内家绝手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3868次阅读 0次回复
赤阳
2015-11-6 10:58:26


                       


      孙门功夫终极打法,为渗透力,称为内家绝手,听住对方的劲,身体俯冲,意欲前,身后走,对手身体一颤,厉害的血会当场喷出。内家绝收靠身体打人,手放松,听住对手,关键是跨放松,跨松劲力才透。意欲前,听住对方劲力时,发力打他,意要穿透他身体,放到身后一丈开外。身后走,为发力到一个点时候要有一个刹车劲,这样实际就是寸劲。像捣台球一样将力道全部打进对手身体。不刹车就只能是推力了,没啥杀伤力!            


      老师说最关键的是肩胯,开始什么都不想了,先解决肩的问题,怎么才沉得下?每天上班的时候也想着沉肩坠肘,2月后有了明显的效果。


      开胯,普通人1年内很少能开的,我认识的一些练功好几年的人都没开,胯不开其他练的都不对的,我当时每天练习熊鹰斗志,每天50个,虽然不多,但半年后胯松了,基本就达到老师的标准了,肩胯开了其他的都不难了,每天坚持5-10分钟三体式,2年后我身体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坚硬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想象。普通人的拳脚很难伤到我,老师说连成整体后,再把骨节节节拉开。拉开后打人才透,才脆。

      几年下来,虽然每天平均只有20分钟,但效果非常明显,和自称习练十几年的功夫的人切磋也不落下风,此时方认识到形意拳的魅力所在。


      再说三体式:


      有的人喜欢推崇9-1的桩法,将重心完全压在后脚跟,其实这种站法不好,只会站成死桩。三体式站后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有人会说为了气,有些人为整劲,有些人说为了牢固,别人推不动等等,其实刚开始的几年就是为了筋骨。。我推崇3-7,4-6站法,缩跨将重心分到2后跟,快倒的瞬间,脚趾扣地,前手前伸。放松的是肌肉,这时候全身的筋相互拉扯维持平衡,2-3年后我筋练的坚如铁石。四正八柱基本成型,这时候在练习呼吸。


      有些自称练了一二十年的老玩家,摆的姿势也不错,拳练的很养眼,也很会说,结果一摸身上啥都没有,腿筋都抽不紧,斜方肌到腰一点筋全无,就连最基本的后柱的两根筋都撑不住。。还练啥??他们根部不懂三体式的作用,你说了他们,他们会说放松为了下气等等,他压根就不懂外紧内松的道理。放松不是丢,而是在部分肌肉和内松的基础上,抽筋,而达到外紧内松。


       其实背脊柱一直是直的,站的快倒就对了,临界点。三体式脊柱一定笔直,头顶,松胯,先不要管臀,将重心移到2脚后跟,似倒非倒的时候扣脚趾。先体会这些吧。   
                                                                                                                                        无极做到沙地立杆,就是重心落到两个后跟,头顶起来,好像一个杆子插进去,从百汇到脚跟,意念往下垂,象一个沙地立了杆子摇摇晃晃。两仪为孙氏特有的方式,也是重心落到2后跟,腰下榻,含胸,顶头,为习练龙身(蝙蝠之翼)。。我狂热武术,但三体式的难度曾经让我几度萌生放弃的念头。跟随寿老师习练三体式,开始就感觉到了难度。


      首先是姿势中正,脊椎骨不偏,我至少半年多才基本中正,中间被老师,师兄纠正过无数次。


      第二,站满后跟,难啊,我刚开始基本不超过1分钟。
      第三,讲究胯松下后再把腿上的筋提起来,这个开始怎么都没有抽住。痛苦。。我曾经心里也很多次埋怨寿老师教的怎么那么难和其他人家的不同。。我每天都在家习练,1年后才基本做到,这叫“鸡腿”。观察鸡就知道那个胯连接处是松下的,爪子可以抓地,劲抽住的。


      第四,龙身。就是斜方肌延伸下去直接到腰眼。我认为也是蝙蝠之翼。看看李小龙就明白了。做到这个首先要沉肩坠肘。说起沉肩坠肘大家都懂,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有些人穷其一生都不标准。我是在习练2年后,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基本才抽的紧,后面就是坚实如铁的感觉。




      柳暗花明又一村----找劲


      练功的前半年最苦,根本找不到劲,有劲使不出,还要死撑着。这段时间心理折磨大于肉体的酸痛,身心俱疲,对老师教的也产生过怀疑,动摇过。


      一年后找到了脚跟劲,松下去然后筋提起来,如同磁悬浮列车,脚底有根了,心里放松许多,虽然有时会更累,此时春天始至。


      2-3年后四正八柱筋都有了,坐在磁悬浮上,前撑后抽,浑然一体。此时也不觉得累了。心境豁然开朗,为换劲阶段。此时站桩是一种享受,越站越精神。


      感觉前面所有的累都值得。对老师唯有敬仰之情。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胯根缩劲,就是胯松下来后,重心落到后脚跟,此时后胯往后抽,前膝盖往前顶,同时前胯往里缩往下压的感觉。。塌的是腰,下塌之力,尾巴跟向前绕。


      谈含胸


      含胸拔背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各有各的见解。


       这些天来交流的武友很多的,问到这个问题,我就示范,让他们手贴在我前胸和后背,前手撑,后手拉,将胸骨拉开,自然含进,此时后背绷紧。他们感觉很微妙,原来是这么回事。有个习练很多年太极的朋友当时感慨不已,说以前其不得方法。


      含胸不是将胸往里裹,背裹的圆圆的,此时会明白习武之人为啥罗锅那么多...
      含胸是在身体中正,脊柱笔直,不影响任何呼吸的时候,拉开胸骨,自然含进去...
先从无极式入手,我开始无极式就练习了3个月。要站到如同一个杆子从百会穴沿着脊柱插进去直到尾椎,重心落到脚后跟,摇摇晃晃如同沙地立杆。。


      今天上午又有武友前来交流,老吴,40来岁,从小喜欢练武,也是武痴。筋骨奇佳,可单手倒立,力量是我见过武友中最大的一个。
      我一看他手就知道练家子,厚重布满老茧。他可轻松开两个砖,不架空的。他以前练多年外家功夫,现在没事就站桩三体式,每天累计2小时。
       我们试劲道,老吴劲道大,猛,只是不太脆,没渗进去。他对我的力道也很惊讶,渗透力。。


      透力的关键在胳膊筋(肘部和肩膀间的)和斜方肌抽住,紧紧相连。背部要像眼镜蛇颈部膨胀开一样,这样爆发力才强。胯也要松,才可翻浪。。


      功夫各个门派都有其内涵,渗透力是衡量内家拳的一个标志。


      我们的三体式要求是重心随呼吸前后稍微移动。
      三体式分为双重和单重,4-6为双重,双重为练武,3-7为单重,单重为道家修炼。
      站三体式吸气的时候,缩胯重心到脚后跟,快倒的瞬间,前手往前撑,肩往后抽,后手往后拉,头往上顶,扣脚趾。此时全身绷紧,但是全身感觉一点力都用不上。此为外紧内松。此时重心为3-7。。


       呼气的时候稍稍放松,脚趾放松,重心稍稍前移为4-6。
       通过呼吸前后重心的变化就实现了双重和单重的转换。此时的桩才是活的。这个就是孙禄堂老先生晚年传下来的真东西。


       只有桩站活了,筋骨才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又不会伤害身体。
       站死桩对身体伤害太大了。。很多大师都做过膝盖手术。。


      切记。
      吸气贴背,此时小腹瘪,身体绷紧,呼气放松,小腹微鼓。。
      1.先说重心,形意拳练拳的时候不要起伏,练的是将胯腋住,全身抽住打出去不变形仍然是三体式,就是老话说的四平八稳,专门练的是胯的开合,和筋骨的协调,此为练功。
       打人就要靠翻胯,翻浪劲道必须练出来,才练习打法,此时重心有起伏。心意六合拳的心意把就是专门靠中心起伏打人,人附上去贴住了,翻胯抖脊柱,头往上顶,手贴着触点劲道往前下渗透。


       2.遇敌好似火烧身,是形意拳的打法,也是我经常用的打法,图的是个速度,粘着就发,就是风吹大树百枝摇,要求胯要缩,全身筋骨要达到贯通才可发出,一些师弟常说要练出我这种味道就可以了,我说要把筋连成一体,再慢慢找找劲就出来了。


       3. 手腕下挺,重心顺着拳头下沉,这个劲是栽锤,在太极和形意中都有。既然有个小停顿,近身搏击中间必须控制对手方可用,要有很强的控制力,靠的是马失前蹄之力。重心的起伏变化。。


       明劲始为整劲,肩胯,手脚合一。如果出拳能达到肩胯,手脚合一初步整劲就算有了,此时打拳看似整,看着很猛,真正打人落在身上。打人劲道多为推搡之力,看看康龙武林大会很多练家子就是这个级别。此时,力道打得是两个点,从始至末。此时还不算不是真正的明劲。


       等到有了筋筋相连,打出的力道发出很脆的击破空气的声音,此时才为真正的明劲。我习练三年的时候发出的是这种劲道。此时发力还要稍稍储力后才发的出。


       等再过几年后筋骨进一步拉伸,肌腱进一步增强,筋全部撑开,胯全部开。平时走路可感觉筋筋相连,随便出去的一拳不仅破空而出,很脆响而且有很强的穿透力。
此时发力不需专门储力,在任何时候,任何距离,都可以发出穿透力。


      现在我发力时这种感觉,劲道完全靠胯翻浪打出,清脆,点透。


      教拳时常言:"孙门内家拳技胜人,只在一沾之中。倘若不能在一沾之中胜人,便是功夫不济,有辱本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