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陈氏太极拳的五大特点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1114次阅读 0次回复
陈氏太极拳的五大特点
1.把拳术和导引、吐纳相结合。
  我国古代的导引和吐纳,源远流长,在公元前几百年前的《老子》《孟 子》《庄子》等著作中已出现,汉初淮南子刘安又编成“六禽戏”,后汉著 名医学家华佗则改为“五禽戏”,是后世气功、内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王廷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法的协调动作,与导引、吐纳 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这对增强人们 的体质,提高拳术技巧,的确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2.螺旋缠丝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圆活,极符合经络学说的原则。
  经络是指布满人体内的气血通路。经络发源于脏腑,布流于肢体,脏腑 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疾病作,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太极拳结 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微微旋转使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 绕运动,布于周身,通任、督(任脉、督脉),练带、冲(带脉、冲脉), 达于四梢,归于丹田。陈、王、武、李四家太极拳论,先后发其幽微。这些正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而使太极拳成为“内功拳”的一种流派。
  3.创造了双人推手的竞技运动
  推手,旧称打手,是我国武术中一种综合性的实习技击方法。自古以来 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分部练习法,但它们各具特色,古代有“南拳北腿”、“长拳短打”之称,就说明这种分歧。同时,由于踢、打、拿、跌 四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 这就为花假手法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苦心积累的点滴经验,也由于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
  陈王廷创造的推手方法,以缠绕粘随为中心内容,综合了擒、拿、跌、 掷、打等竞技技巧,并且还有所发展。譬如拿法,它不限于专拿人的骨节, 而是着重拿人的劲路,这就比一般拿法的技巧高。
  推手方法的出现,解决了实习技击时的场地、护具和特制服装等问题, 成为随时随地两人可以搭手练习的竞技运动,并在我国的武术技击方法(踢、 打、摔、拿、跌)中注入了一个新的内容——推。
  4.创造了粘随不脱,蓄发相变的刺枪术基本练法。
  根据推手时的“听劲”方法,继而创造了双人粘枪法,这也是陈王廷独 创的成就之一。 这种器械对练法,解决了不用护具也可以练习实刺的问题。 练习太极拳粘枪时,采用沾连粘随的原则,缠绕进退,疾若风云,封逼掷放,往复循环,为刺枪术开辟了一条简便易行,提高技术的途径。
  5.发展了以太极精义为依据的拳法理论
  陈王廷的《拳经总歌》七言二十二句,是太极拳的原始理论,是总结古 代技击术的一篇拳论,它阐述了攻击与防御的战略和战术,所以称得上是太 极拳七个拳套的概括性拳论。把《拳经总歌》和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式》图诀相对照,就不难看出陈王廷在拳论方面怎样吸取了前辈所归纳总结的精 华。但是陈王廷并不满足于吸取当时名家的拳法理论,而是在融会贯通的基 础上,做了一系列创造性地发挥。
  陈王廷在拳法理论上的独创性成就,表现在《拳经总歌》的开头两句: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诸靠”指的是推手八法,是两人 手臂互靠,用推手八法粘贴缠绕,以练习懂劲和放劲的技巧,通过严格和正确的锻炼,反复练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 高级推手技术水平。这种推手的方法和懂劲的理论,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 发展而成的。从外形的技击术提高到“劲由内换”、“内气潜转”和“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高级技巧,在我国武术史上是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同时,它还为后来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陈鑫等太极拳名 家奠定了锻炼方法和进一步发挥技击理论的基础。
  由于太极拳采取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的锻炼原则,所以要由松入柔, 运柔成刚,刚复归柔,达到有柔有刚,刚柔相济。拳套的练法要求先慢后快, 快后变慢,慢要慢到别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后发先至。也就是说,练太极拳要求达到能慢能快,能柔能刚。这种既重外形,更重内蓄的观点,还为提高武术技击水平提供了极有价值的锻炼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