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王宗岳太极拳谱考证 认识流于表象应去伪存真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669次阅读 4次回复
1、“拳论”与“拳谱”的区别;2、“李亦畲太极拳跋”是否李亦畲所作;3、有关书谱、文章名称:“老三本”、“自藏本”、“郝和本”、“启轩本”、“移录本”、“王宗岳太极拳谱”、(简称“王谱”)、“李亦畲跋文”(简称“李跋”)、李亦畲《太极拳小序》(简称“李序”)、《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简称“王论”)。
  “王谱”应为一部论述太极拳技艺的拳谱,然而从学术角度而言,我们对它的认识流于表象,十分肤浅。尽管太极拳传人常常将“王谱”挂在嘴边,写在笔端,但它的真迹,具体包括那些内容,始终是一个谜,因为自古至今还没有确切记载。下面,依据史料,做梳理考证。
  “王宗岳”与“太极拳”相联系,最早见于李亦畲(1833-1892)1881年整理手书的三本拳谱,史称“老三本”(即“自藏本”、“启轩本”、“郝和本”)。其中收录一文,名《王论》,李亦畲在《太极拳小序》中也写道:
  “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予自咸丰癸丑,时年二十余,始从母舅(武禹襄)学习此技,口授指示,不遗余力。奈予质最鲁,廿余年来,仅得皮毛。窍意其中更有精巧,兹谨以所得笔之于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光绪辛巳中秋念六日亦畲氏谨识”
  由此可知,王宗岳第一次出现是以一篇拳论而为人所知的。那么,“王谱”在何时出现呢?最早出自一篇“李跋”。全文如下:
  “此谱(“王谱”)得于舞阳盐店,兼积诸家之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者,亦非全本。自宜重而珍之,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 光绪辛巳中秋廿三日 亦畲氏书”
  首先说明,“李跋”未见于“老三本”中,我曾作过调查分析。“郝和本”即李亦畲赠于郝和(字为真1849-1920)之谱,后由郝少如(1908-1983 郝为真之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公示,影印登载于顾留馨(1908-1990)编著《太极拳术》第371-379页。其后,郝少如著《武式太极拳》,永年县人民政府编《永年太极拳志》等著述中均有刊发,但都无“李跋”。“自藏本”为李亦畲先生自存,现由其曾孙李旭藩保管,我委托钟振山(当代武式太极拳家)求证,李旭藩说:
  “没有‘李跋’。其实,‘自藏本’所有篇幅在姚继祖(1917-1998)著《武式太极拳全书》中已全部转载,不妨查阅。”
  “启轩本”为李亦畲赠于胞弟启轩之谱,传其孙李福荫(1892-1943)后于民国年间遗失。幸好根据此本重新编印的《永年李氏廉让堂太极拳谱》(1935年与山西太原油印散发)有存。其内容较“郝和本”、“自藏本”有增益,但也无“李跋”。也就是说,李亦畲笔录的资料中没有自己写的跋文,只有一篇“李序”。那么“李跋”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徐震(1898-1967)著《太极拳考信录》这样写道:
  “移录本较写本(指郝和本)多四篇即十三刀、十三枪、太极拳白话歌、李亦畲跋四篇。此四篇唯李亦畲廉让堂本亦无之,余三篇廉让堂本中皆有,只十三枪标题为十三杆……”
  徐震所言“移录本”,据称是郝砚耕(1904~1947)整理的一本太极拳谱,后转于其兄、徐氏之师郝月如(1877~1935),现不知去向。我认为“李跋”虽冠以“亦畲氏书”,但疑点重重,似为后人所撰而假托于李公。原因有八:
  一、所谓“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李跋”未收录于“老三本”中,可见它不是与“李序”相呼应之作。从内容上看也的确如此,因为两文陈述的不是一回事。从时间上看,“李序”写于“光绪辛巳中秋念六日”,“李跋”作于“光绪辛巳廿三日”。“李跋”早于“李序”,可见此“跋”不对彼“序”。
  二、上文已介绍,“老三本”中没有此跋,却出现于半个世纪后他人撰录的拳谱中,且写作时间又在“李序”之前,令人费解,不免生疑。
  三、“李跋”、“李序”相比较,文风、写作手法迥然有异。“李序”写得平实,“李跋”故作奇辞,很难相信出自一人手笔。
  四、“李序”一篇《王论》,在“李跋”中变成一套“王谱”,变得突兀,自相矛盾。
  五、“李跋”突出“诸家之论”,舍此,便是“参鄙见”(李亦畲拳论),避而不谈武禹襄及论述,这能是武公的外甥李亦畲所为吗?
  六、“李跋”既称“此谱……兼积诸家之论”,是“全本”,可见内容相当丰富,绝非一二篇拳论,一二家之谈。那么,除了我们知道的一篇《王论》,其它“诸家之论”讲的是什么,到哪儿去了呢?
  七、“有者甚属寥寥”,意为很少,寥寥无几,但非孤本,非一人专有。那么其它本在那儿,就算非“全本”之残缺“王谱”,也总该有个去向吧。
  八、“李跋”既然写“此谱……自宜重而珍之,”那么,如此珍贵的“全本”“王谱”,为何只在跋文中匆匆写过一笔,便神龙见首不见尾,忽然从人间蒸发了呢?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李跋”的作者另有他人,当为后辈捉笔之作,而所谓的“王谱”也是在后人笔下“诞生”的。因此,我主张用科学、求是态度去继承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于一些没有根据、人云亦云的故事,传奇,演义要认真取舍,去伪存真,剔除糟粕,留下精华。
王宗岳的《阴符枪谱》每一式写的非常详细,行文如白话。同太极拳论风格迥异。



我收藏,这个才是学术讨论,讲事实,讲道理,有素养,有头脑。
听阁下一分析,我收回王论是李郝两人编的论断,
但凡太极拳练到一定层次,再看王论就如同大学生看小学生四则运算,深觉其肤浅粗鄙,
再看张三丰太极拳论,更如同长江头里倒一瓶牛奶,虽然有人愣吹他吃出特仑苏的味道,
练家却自练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阿颓

2016-5-31 09:14:22

我真佩服史料的考证者,他们的考证能使我们这些盲从者有一个新的思路,而且能够用这个新的思路来回想和返观过去所走过的路,是曲是直,谁对谁错,总会有结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因此,我主张用科学、求是态度去继承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于一些没有根据、人云亦云的故事,传奇,演义要认真取舍,去伪存真,剔除糟粕,留下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杨志英 (广府武式太极拳学校主任教练)
编辑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男,1965年11月生,河北省永年县人。从小酷爱武术,尤喜太极拳。
18岁,上曲周师范期间,学习陈式太极拳,习练不辍。
1989年始学武术太极拳。1997年正式拜武式太极拳大师胡凤鸣先生为师,精研拳理,德艺双修。现担任武式太极拳研究会理事,永年武式太极拳推广中心教师;广府武式太极拳学校主任教练;多处武式太极拳活动中心辅导员。为推广普及武式太极拳竭尽绵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4

我收藏,这个才是学术讨论,讲事实,讲道理,有素养,有头脑。
听阁下一分析,我收回王论是李郝两人编的论断,
但凡太极拳练到一定层次,再看王论就如同大学生看小学生四则运算,深觉其肤浅粗鄙,
再看张三丰太极拳论,更如同长江头里倒一瓶牛奶,虽然有人愣吹他吃出特仑苏的味道,
练家却自练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阿颓

2016-5-31 09:14:22

我真佩服史料的考证者,他们的考证能使我们这些盲从者有一个新的思路,而且能够用这个新的思路来回想和返观过去所走过的路,是曲是直,谁对谁错,总会有结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因此,我主张用科学、求是态度去继承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于一些没有根据、人云亦云的故事,传奇,演义要认真取舍,去伪存真,剔除糟粕,留下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杨志英 (广府武式太极拳学校主任教练)
编辑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男,1965年11月生,河北省永年县人。从小酷爱武术,尤喜太极拳。
18岁,上曲周师范期间,学习陈式太极拳,习练不辍。
1989年始学武术太极拳。1997年正式拜武式太极拳大师胡凤鸣先生为师,精研拳理,德艺双修。现担任武式太极拳研究会理事,永年武式太极拳推广中心教师;广府武式太极拳学校主任教练;多处武式太极拳活动中心辅导员。为推广普及武式太极拳竭尽绵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