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形意拳一代宗师郭云深先生之十四则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7564次阅读 0次回复
第一则


    郭云深先生云:形意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三层道理:一练精化气,二练气化神、三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
    三步功夫;一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势气质威严壮似泰山。二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三洗髓: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园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也.)
    三种练法: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 ,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二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园通活泼而不滞,拳经云:园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三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近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势规矩仍如前二种不可改移,虽然周身运用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亦即此意义也。
    第一节:明劲
    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练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和,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坚,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以闭,先后不和,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故昔达摩大师传下易筋、洗髓之二经,习之以壮人之身体。还其人之初生本来面目。后宋岳王武穆,扩充二经之义作为三经,易骨、易筋、洗髓也,将三经又制成拳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与古之五禽,八段练法有体而无用者,不同矣。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虚空灵通之全体,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故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也,因人为一小天地,无不与天地之理相合,惟是天地之阴阳变化皆有更易,人之一身既与天地之道理相合,身体虚弱刚戾之气,其不能易乎,故更宜之道弱者易之强,柔者易之刚,悖者易之和,所以三经者皆是变化人之气质以复其初也,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劲,练精化气之道也。将人身中其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模锻炼,炼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拳中之明劲尽矣。易骨之劲全,练精化气之功亦毕矣。                           
    第二节:暗劲
暗劲者,拳中柔劲也(柔与软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练气化神易筋之道也。现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劲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拳中所用之气劲,是将形气神(神即意也)合住,二手往后用力拉回(内中有缩力)其意如拔钢丝,二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二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二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如同练鼍形之二手,或是练连环拳之包裹拳。拳经云:裹者如包裹之不露,二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将动而不动之意二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跟县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脚打采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脚蹬,是后足。马有迹蹄之功,皆是言二足之意也,二足近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劲则有声,暗劲则无声耳。

   第三节:化劲


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丹书云:阴阳混成则刚柔悉化谓之丹熟,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所以在加上工夫,用练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真,以至于无声无臭,谓之脱丹矣拳经谓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是谓之化劲练神还虚洗髓之工毕矣,化劲者与练划劲不同,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二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之短劲,如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还到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练化劲者,与前二步工夫形式无异,所用劲不同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是此意也。三回者,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三回者,明、安、化劲是一式,九转者,九转纯阳也,化至虚无而还与纯阳,是此理也,练劲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二步之形也,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呼吸似有似无,与丹道功夫,阳生至足,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之时,呼吸相同,因此似有而无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庄子云:真人之呼吸以踵,即是此意非闭气也。用功练去不要间断到至虚、身无其身,心无其心,方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境,此时能与太虚同体矣,以后练虚合道,能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无可无不可也。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术,而丹书道合而为一者也。
第二则

形意拳起点三体式,两足要单重,不可双重。单重者,非一足着地,一足悬起。不过前足可虚可实,着重在于后足耳。以后练各形式,亦有双重之式,虽然是双重之式,亦不离单重之重心,以致极高极俯,极矮极仰之形式,亦总不离三体式,单重之中心。故三体式为万形之基础也。三体式单重者,得其中和之起点动作灵活,形势一气,无有间断耳。双重三体式者,形式沉重,气力极大,惟是阴阳不分,乾坤不辨,奇偶不显,刚柔不判,虚实不明,内开外合,不清进退起落动作不灵活,所以形意拳三体式,不得其单重之中和,先后天亦不交,刚多柔少,失却中和,道理亦不明,变化亦不道,自被气血所拘,拙劲所捆,此皆三体式双重之所拘也。若得单重之三体式中和之道理以后行之无论单重双重,各形之式,是无可无不可也。

第三则

形意拳术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易者是拳术之形式,至易至简,而不繁乱,其拳术之始终动作运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周身动作运用,亦皆平常之理,惟人之未学时,手足动作运用,无有规矩,而不能整齐,所教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平常所运用之形势入于规矩之中,四肢动作而不散乱者也,果练之有恒,而不间断,可以治愈至善矣。若到至善处诸形之运用,无不合道矣,以他人之观,有一动一静,一言一默之运用,奥妙不测之神气,然而自己不知其善与拳术也,因动作运用,皆是其平常之道理也,无强人之所难,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中庸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难者是练者在其厌拳之形势,简单而不良于观,以至于半途而废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道理平常,而无奇妙之法则,自己转好刚劲之气,身外又无奇异之形,故终身练习而不能得着形意拳中和之道也,固此好高骛远,看理偏僻,所以拳术之道理得之甚难。中庸云:道不远人,人以为道而远人即此意义也。   

第四则

形意拳术之道无他,神气二者而已,丹道始终全仗呼吸,起初大小周天,以及还虚之功,皆是呼吸之变化耳。拳术之道自然,惟有锻炼形体与筋骨之功,丹道是静中求动,动桓而复静也。其初练拳之人,练神而还虚则同,形意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中之道,即丹道之学也。丹道有三易: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形意拳术亦有三易:易骨、易筋、洗髓。三易即拳中明劲、暗劲、化劲也。练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亦与丹道练虚合道相合也。丹道有最初还虚之功以至虚报静笃之时,下元真阳发动,即速回光反照,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神气未交之时,存神用息,绵绵若存。念兹在兹,此武火之谓也,至神气已交,又当忘息,以至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起火,近退升降归根,俟动而复练,练至不动为限,数足满止,火谓之坎离交妒,此为小周天,以至大周天之功夫,无非自无而生有,由微而至著,由小而至大,由虚而积累,皆呼吸火候之变化,文武刚柔,随时消息,此皆是顺中用逆,逆中行顺,用其无过,不及中和之道也。此不过略言丹道之概耳。丹道与拳术并不相悖,故形意拳术并非粗率之武艺,余恐后来练形意拳之人,只用其后天之血气,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故此先言丹道之大概,再后论拳术之详情。

第五则

郭云深先生言:练形意拳有三层呼吸。第一层练拳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颚,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谓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第二层练习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顶上颚等规矩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不同,前者手足动作是调息之法则,此是调息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以通乎内外也,此二层之呼吸,著意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是谓练气化神之力也。第三层练拳术之呼吸,与上层之意又有不同,前一层是明劲、有形于外,二层是暗劲、有形于内。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无是为无声无臭还虚之道也。此三种呼吸为练拳术始终本末至次序,即一气贯通之理,自有而化无之道也。

第六则

人未练拳术之先,手足动作顺其后天自由之性,由壮而老,以至于死。通家逆运先天转乾坤扭气机,以求长生之术,拳术亦然,起点从平常自然之道,逆运气机,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成为三体式。其姿式两足要前虚后实不俯不仰,不左斜不右歪,心中要虚空至静无物一毫物不能加于其身要纯任其自然虚灵之本体,由着本体而再萌动练去,是为拳中纯任自然之真劲,亦谓人之本性又谓之丹道最初还虚之理,亦为之明善复初之道,其三体式中之灵妙,非有真传不能知也,内中之意思,犹丹道之点玄关大学之言明德,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又与河图中五之一点,太极先天之气相合也,其姿式之中,非身体两腿站均当中也,其是用规矩之法则,缩回身中散乱之灵气,返归于内,正气复初,血气自然不加于内,心中空虚是之谓中,亦谓之道心,因此再动。丹书云: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所以拳术再动练去,谓之先天之真意,则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谓之后天,以后天合着规矩法则.形容先天之真意。自最初还虚,以至未后还虚,循环无端之理,无声无臭之德此皆名为形意拳之道也。其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与气以至满足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象此谓拳中之内劲也。(内家拳术之名,即此理也)其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之人不知其所以然之理,因其理最微妙,不能不详言之,免后学入于歧途.初学入门有三害,九要之规矩,三害莫犯,九要不失其理,(八卦拳学详之矣。)手足动作合于规矩,不是三体式之本体,谓之调息。练时口要似开非开,似合非合,纯任自然,舌顶上颚,要鼻孔出气,平时不练时,以至方练完收式时口要闭不要开,要时时令鼻孔出,说话、吃饭,喝茶时易开口,除此之外,总要舌顶上颚,闭口令鼻孔出气,谨要至于睡卧时,亦要知此。练至手足相合,起落近退始终如一,谓之调息。手足动作要合之余规矩,上下不齐,近退步法错乱,牵动呼吸之气不均,出气甚粗,以至胸间发闷,皆是起落近退手足步法不合于规矩之故也,此谓之息不调因息不调,拳法身体不能顺也。拳中之内劲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之真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谓拳之内劲也。丹书云:以凡人之呼吸,寻真人之呼吸,庄子云:真人呼吸以踵,亦是此意也,拳术调呼吸,从后天阴气所积,若至小腹坚硬如石,此及后天之气勉强积蓄而有也,总要呼吸纯任自然,用真意之元气,引之于田田,腹实而若虚,有而若无老子曰:绵绵若存。又云:虚其心,而灵性不味,道心,气常存,意也。此理即拳中内劲之意义也。

第七则

形意拳之用法,有三层,有有形有相之用,有有名有相无迹之用,有有声有有名无形之用,有无形无相无声无臭之用。拳经云:起如钢锉,起者去也,落者钩杆(落者回也),未起是摘子,未落是堕子。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分,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如风响,起落似箭钻,进步不胜必有寒食之心,此是初步明劲,有形有相之用也。到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似伏虎登天,落似霹雳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打起落,如水之翻浪,不翻不上躜,一寸为先,足打七分,手打三分,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式无遮拦,此是二步暗劲之形迹,有无之用也。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至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或有人之处,或如人之处,无处不是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此皆是化劲神化之用也。然而所用之虚实奇正,亦不可专有意用于奇正、虚实。虚者,并非专用、虚于彼,巳手在彼手之上用劲拉回,如落钩杆;谓之实,是在彼之形式感触耳。奇正之理亦然。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之变,如循环之无端,所用不穷也。拳经云: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齐,即此意也。

第八则

形意拳术,明劲是小学功夫,进退起落左转右旋,形式有间断,故谓之小学。暗劲是大学之道,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循环无端,形式无有间断,因谓之大学,此喻是发明其拳所以然之理也。论语云:一以贯之,此拳亦是求一以贯之道也。阴阳混成,刚柔相合,内外如一,谓之化劲。用神化去,至于无声,无臭之德也。孟子云: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之,谓之神。丹书云:形神俱杳,乃与道合真之境。拳经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如此者,不见而彰,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老子云:得其一而万事毕,人得其一谓之大拳中内外如一之劲,用之于敌,当刚则刚,当柔则柔,飞腾变化,无入而不自得,亦无可无不可也。此之谓一以贯之,一之为用,虽然纯热,总是有一之形迹也,尚未到至妙处,因此要将一化去,化到至虚无之境,谓之至诚至虚之空也,如此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之道理得矣。

第九则

拳术之道,要自己锻炼身体,以却病延年,无大难法。若与人相交,则非易事,第一存心谨慎,要知己知彼,不可骄矜,骄矜必败,若相识之人,久在一处所练何拳,艺之深浅,彼此皆知,或喜用足,或善用手,皆知其大概,谁胜谁负,尚不易言。若与不相识人初次相见彼此不知所练何种拳术,所用何法,若一交手,其艺浅者,自立时相形见绌,若皆是明手,二人相交,则颇不易言胜,所宜知者一觌面,先察其人精神是否虚灵,气质是否雄厚,身躯是否活泼,再察其言论或谦或矜,其所言与其人之神气形体动作是否相符,观此三者,彼之艺能知其大概矣。及相较之时,或彼先动,或已先动,务要辩地势之远近,险隘广狭死生,若二人相离极近,彼或发拳或发足,皆能伤及我身。则当如拳经云:眼要毒,手要奸(奸即巧也)脚踏中门,虽里钻,眼有监察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足有行程之功,二肘不离肋,二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乘其无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出之,此是近地以速之意也。二人相离之地远,或三四步,或五六步不等,不可直上,恐彼以逸待劳,不等已发拳,彼先发之矣,所以方动之时,不要将神气显露于外,似无意之情形,缓缓走至彼相近处,相机而用彼动机方露,已即速扑上去,或掌或拳,随左打左,随右打右,彼之刚柔,已之进退,起落变化,总相机而行之,此谓远地之缓也。已所立之地势,有利不利,亦得因敌人而用之,不可拘着,程先生廷华亦云:与彼相较之时,看彼之刚柔,或力大,或奸巧,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彼高我低,彼低我高,彼长我短,彼短我长,彼开我合,彼合我开,或我忽开合,忽刚柔,忽上下,忽短长,忽来去,不可拘使成法,须相敌之情形而行之,虽不能取胜于敌,亦不能骤然败于也,总以谨慎为要。

第十则

拳经云:上下相连,内外合一,俗云上下是头足也。按拳中道理言之是上呼吸之气与下呼吸之气相接也,此是上下相连,心肾相交也。内外合一者,是心中之神意下照于海底,腹内静极而动,海底之气微微自下而上,与神意相交,归于丹田之中,运贯于周身,畅达于四肢,融融和和,如此方是上下相连,手足自然相顾,合内而外为一者也。

第十一则

练拳术不可固执不通,若专以求力,即被力所拘,专以求气,则被气拘,若专以求沉重,即为沉重所捆堕,若专以求轻浮,神气则被轻浮所散,所以然者练之形式顺者自有力,内里中和者,自生气,神气归于丹田者身自然重如泰山,将神气合一化于虚空者,自然身轻如羽,故此不可以专求,虽然求之有所得焉,亦是有若无实若虚,勿忘勿助,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矣。

第十二则

形意拳之横拳,有先天之横,有后天之横,有一行之横,先天之横者,由静而动,为无形之横拳也。横者中也,易云横中通理正位居体,即此意也。拳经云,起无形,起无横,皆是也(此起字是内中之起,自虚无而生有,真意发萌之时,在拳谓之横,亦谓之起)。此横有名无形,为诸形之母也,万物皆含育于其中矣。其横则为拳中之太极也,是拳中内外手足一动即名为带也,此横有式,无有横之相也,因头手足肩肘胯膝为七拳。外形七拳,以动既名为横,亦为诸式之干也,万法亦皆生于其内也。

第十三则

形意拳术,头层明劲,练谓之练精化气,为丹道中之武火也。第二层暗劲,谓之练气化神,为丹道之文火也。第三层化劲,谓练神还虚,为丹道之中火候纯也。火候纯而内外一气成矣。再练亦无劲,亦无火,谓之练虚合道,以至行止坐卧,一言一默无往而不合其道也。拳经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至此无声无臭之德至矣。先人诗曰: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

第十四则

拳意之道,大概皆是河洛之理,以之取象命名,数理兼该,顺其人之动作之自然制成法则,而人身体力行之。古人云:天有八风,易有八卦,人有八脉,拳中有八式,是以拳术有八卦之变化。八卦者,有圆之象焉,天有九天,星有九野,地有九泉,人有九窍九数,拳有九宫,故拳术有九宫之方位。九宫者,有方之意也,古人以九府而作圆法,以九室而作明堂,以九区而作贡赋,以九军而作阵法,以九窍九数(九数者,即九节也,头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三三共九节也)而作拳术,无非用九其理亦妙矣。河之图洛之书,皆出于天地自然之数。禹之范,大尧之历皆圣人于天地之心法,余蒙老农先生所授九宫图,其理亦出于此,而运用之神妙,变化莫测,此图之道,夫妇之愚,可以知与能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矣,其图之形式是飞九宫之道,一至九九还一之理,用竿九节,布之四正四根,四隅四根,当中一根,竿不拘粗细,起初练之,地方要宽大,竿相离要远大,约成一丈之方形,或一丈有余,或二丈,不拘尺寸,练之熟,渐渐而缩小,缩之二竿离之远近,仅能容身,穿行往来,形如流水,旋转自如而不碍所立竿,绕转之形式,用十二形或如鹞子入林翻身之巧,或如蛇拨草入穴之妙,或如猿猴纵跳之灵活,各形之巧妙无所不有也。此图之妙用效力,不会拳术者,按法走之可以能消食、血脉通顺,练拳术发拘者,走之可以能灵通,心中固执者,可以能灵妙,无论男女老幼,皆可行之,可以祛病延年,强壮身体等等妙术,不可言宣。拳经云:练拳如走路,打人如蒿草,武艺都道无正经,任意变化是无穷,岂知吾得婴儿玩,打法天下是真形。三回九转是一式,理亦皆在其中矣。此图明数学者,能晓此图之理,练八卦拳者,能通此图之道也。此图亦可作为游戏运动,走练之时,舌顶上腭,不会练拳术者行走之时,二手曲伸可以随便,要会拳术者,按自已所会之法则,运动可也。无论如何运动,左旋右转,二手身体不能动着所立之竿为要,此图不只运动自己也。而剑术之法,亦含藏于其中矣。此九根竿之高矮,总要比人略高,可以九个泥塾,或木塾,将竿插在内可以移动,练习时可分布九宫,不练时可收在一处,若地基方便,不动亦可,若实在无竿之时,砖石分布九宫亦可,总是有竿练之为最妙,此法走练时起初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路,返之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此图外四正四隅八根竿,比喻八卦,当中一根又共比喻九个门,要练纯熟无论何门亦可以起点,要之归原不能离开中门,即中五宫也。走之按一至二、二至三、至九,返之九至八、八至七、又还与一数。此图一圈一根竿也。一至九,九返一,即所行之路也,各为飞九宫也,亦名阴八卦也,河图之理,埋之于内,洛书之道,形之于外也。所以拳术之道,体用俱备,数理兼该性命双修乾坤相交,合内外而为一者也。走练此图之意,九竿如同九人,如一人之敌九,左右旋转,曲伸往来,飞跃变化,闪殿腾挪,其中之法则,按着规矩,其中之妙用,亦得要自己会悟耳,其图之道,亦和于乾坤二卦之理六十四卦之式,皆含在其中矣,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上者,得之莫不有拳术奥妙之道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