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太极拳与气功、玄学---我的观点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3417次阅读 0次回复
秘籍
2014-12-18 20:26:58
太极拳与气功、玄学---我的观点
----张志俊
我国的气功热从1981年始,起来的很快,持续时间近20年。习练者部分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但是鱼龙混杂,给投机者造成了机会,善良的人们受到欺骗和愚弄。有的人利用它来妖言惑众,组织邪教,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甚至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这说明气功除了具备健身性之外,还具有盲从性,鼓惑性甚至反动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部分以玄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表现形式并不一定能映射事物的本质,但人们一旦崇尚玄学就容易接受假象。要说玄的东西都是用来骗人的可能不对,因为远古文化在形成时期还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能够把它解释得明明白白,所以只好用玄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后人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来感悟和领略。什么东西戴上了玄学与迷信的色彩就容易使人走火入魔,气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1985年在重庆教授陈式太极拳,在当地已影响很大。时值全国气功热,大家都承认太极拳是高级的气功,一个学生就要求我也来做带功表演。我什么都不用管,他来主持,并向社会宣传,每小时给我3000元。这是造神活动,是在骗人,所以我婉言谢绝了。象严新之类的气功大师是不是这样让人给造出来的神,我不得而知,相信也差不了多少。事实上这些年参加气功锻炼的人也都明白,气功的种类纷繁,花招不少,但没有一个有生命力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生生灭灭各几年。它不像我们太极拳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伟人当中,毛主席提出可以"打打太极拳",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实践证明习练太极拳不分地域,老少咸宜,久练最直接的收益是益智、健身且无任何副作用,这就是它生命力的源泉所在。
  在中国,既然传统文化中迷信与玄学的色彩较浓,这就使得有人故弄玄虚,有人以玄解玄,更多的人迷信玄学。近二十年来,太极拳的发展、教学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气功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太极内功"是什么?"丹田内转"又怎么解释?许多人们练了一辈子太极拳,却仍然搞不懂这些问题。什么是"太极内功"?我认为,经过刻苦的锻炼,你骨节放松了,韧带拉长了,身体各部位有了协调性,各关节之间产生了韧性和弹性,那么弹性、韧性、加上周身的协调性就是太极拳的内功。1990年我在澳门与澳门武术总会会长李文钦谈太极拳,我和一个大块头学员交手时用了一招"饿虎扑食"将他摔倒,他不理解,要求再试一次。因为对方有了防备,我虽然用了原来的招式,但加上了变速,这次他摔得更脆,李文钦用两只眼睛盯着我说:"老师,这是不是内功",我告诉他,这不是内功,这是太极劲。产生这种劲需要弹性、韧性加协调性。不需要把它神秘化,任何人经过刻意的训练都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传统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有"丹田内转"的说法,所谓"丹田内传"其实是要求人们在演练过程当中意注"丹田"部位。"丹田 "按照传统经络学说是在人的小腹部位肚脐下内一寸3分处,这个部位是人体内脏集中的地区,主要是生殖器官和内分泌器官。
  意注"丹田 "可以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 可以降低重心,使下盘稳固;
  二 可以按摩内脏,增强人体器官功能;
  三 可以集中意念,专著练拳,使大脑得以休息;
  四 可以进行"丹田呼吸",亦即腹式呼吸,使胸隔肌下降,增大胸腔位置,
  加大肺活量。"丹田内转"其实包含了传统太极拳习练过程中的一系列具体要求,并不神秘。其实,"丹田"在哪里?小腹部位除了内脏之外,哪里有它的位置,人们若以玄解玄,就可以说它静极而动,久练而生,功深厚者能感觉到一个太极小球在腹内转动。这其实类似于××功学员自我剖腹寻找"丹田 "内的法轮。太极拳久练可以疏通人体经络,加快血液循环,内家拳师称之为得"内气"。"气宜直养而无害"。"内气"充盈确实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那么是不是像有的拳师所说"技击时以气敷于敌上,勇猛无比,无坚不摧 " 呢?这就有点玄了。内气也好,内功也罢,只能是完美的技击手段的一种补充。临敌实战需要招数,需要肢体长期训练而得到的灵敏反映,需要大脑及平衡机关的协调指挥,需要你的速度感、距离感、定位感、技巧性等等。比如摔法就需要懂得加在对方身上的力点的位置和变化;拿法就要懂得人体各部位反关节和杠杆原理。打法就要懂得了对速度和合力;反拿又要懂得人体骨骼的旋转范围和运行规律等等。
  故弄玄虚的人令人生厌,这是因为他们把本来明明白白事物扭曲了。这样的人晓人以理,授人以拳都只能是误人子弟;以玄解玄的人是老实人,要么接受的就是玄学,只好再拿玄学解释于人;要么是对事物的本质没有弄明白,只好生搬硬套,以玄概全以玄学的不变应万变;迷信玄学的大多是诚实善良的普通人,一部分人遇见名师,很容易走出玄学的沼泽地,一部分人堪称愚人,越是玄的东西越上瘾。象少数不愿意回头的××功学员就属于这部分人。
  传统的太极拳理论有许多玄学的东西,不是全部。那么哪些是玄学的东西呢?我认为:不能用来解说现象,不能用来指导体用,不能用来提高太极拳技艺的理论和说法应称作为玄学。这些理论和说法有一个共同特点:通读10遍而始终不解其意;摸索数年而仍难得要领。怎么办,我们不做玄学大师,抛开不管就是了。一部陈鑫的《太极拳图说》尚不要求我们一字一句皆贯通理解,拿来应用,更何况某位拳师的一家之言。能用者取之,不能用则弃之,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当代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批判性的继承,创造性的发展。有些当代太极拳大师说:"老祖宗的东西我这一辈子也接受不完,挖掘不尽。"好像五层功夫,出神入化的太极拳最高境界永远只是上几代人的事,这不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史观。其实太极拳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生生不息,历代太极拳名师对它的发展都功不可没。陈、杨、吴、武、孙、赵堡架等,每一个代表人物,每一个新的太极拳门派的创立,都是太极拳发展创新的里程碑,我们没有理由说太极拳的发展现在已经登峰造极了,换句话说我们当代太极拳爱好者都应该具有发展创新太极拳的使命感。 如果我们把太极拳作为玄学去学习和接受,就在客观上为自已设置了障碍,更不利于创新与发展。
  我认为:在研究和继承古老的太极拳理论这个领域里,我们一要引入现代科学的理论,用人体科学、运动力学,心理学,自然美学等理论来解释看似玄妙的太极拳原理;用杠杆、切线、螺旋等科学的名词来诠注"四两拔千斤"之妙。这就完全摆脱了"玄"的迷障,同时使古老的太极拳理论闪烁出现代科学的光芒。二要坚持不懈地探讨教与学的规律,对传统的理论要去伪存真,去曲取直,删繁归约,直奔主题,这样就能逐渐使古老的太极拳理论脱下玄学迷离的色彩。
  陈式太极拳发展到第十代是一个里程碑,陈兆奎老师不仅能用肢体语言将陈式太极拳演绎的出神入化,万众喝采,而且在教拳方法上独树一帜,众口皆碑。凡是受过陈兆奎老师教诲的学员,都感到他讲课原理明了,分解细腻,招式分明,学用结合。玄学、不懂的东西很少。陈老师很少讲到"内气 ",他讲的东西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然而当代象他这样的太极拳"明"师太少了。明白、细腻,每一招式对身体各部位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是陈兆奎老师开启的教学特色,在60、70年代已经是非常进步了。在此基础上还能不能创新?我认为能。这就是要去繁归约,直奔主题。这样更容易使太极拳走出"玄学"的迷宫。 
  太极拳理论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初学者如入迷宫,往往难得要领。在学架子的过程中,初学者要逐渐克服肢体运动的习惯势力,对于众多要领能顾及一点两点最多三点就很不错了,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有没有一个"纲"的东西呢?俗话说纲举目张,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矛盾将迎刃而解。在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总结出了"以手领劲,两头卷曲"的太极拳纲领性教学新理念。稍微讲具体一点,就是"两稍节领劲(手脚);两中节定位(肘膝);两根节放松(肩胯)"(展开讲是另一篇论文的内容)强调"一动先走手,走手必乍肘,前乍加棚劲,后乍腋下空。"这些要求提纲挈领,明白易行,能使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更加直观化、科学化,去曲取直,事半功倍,除了强身健体的效果之外,还大大缩短了"功夫"获得的周期,受到了我的学生和部分专家学者的欢迎。
  总之,正象太极拳以其古老而显得厚重,以其多彩而折射出的玄妙,是一 种自然的文化现象。由于科学的进步,人类必然在更多的领域从宏观世界进入 微观世界,这自然应包括太极拳的理论研究。而从"精神"走入"物质",从 玄妙回归本质则应是社会与历史发展的必然。谁要是在20世纪的今天仍然追 求玄妙,以玄为"道",那么他不仅会将自已陷入误区里徘徊不前,而且说不定 永远难以步入太极拳的宏大殿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