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走出太极拳技区的误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4013次阅读 3次回复
秘籍
2014-12-18 20:57:45
走出太极拳技区的误区

目前,太极拳界论述各种理论和关于健身的文章较多,但是研究和探讨太极拳核心(技击)作用的文章却较少,显得美中不足。究其原因,可能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保守思想根深蒂固,在一些人大脑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当代有较高技击水平的名家并不太多,超越前人的更是难寻;三是有的“名家”没有实战经验,水平还停留在理论上:四是论述理论相对较为容易,论述技击难度要大得多;五是受当今人们兴趣爱好的影响,一些太极拳家过分追求健身作用,而忽略技击,即使偶尔论及也仅从拳架的固定招式上探讨,只守规矩而不能破规矩。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许多文章内容给人千篇一律、华而不实的感觉,好像太极拳玄而又玄,让许多热衷子太极拳者不知所从。笔者根据十六载的习拳体悟及几位恩师的点拨,认为当前太极拳在传播中存在很多误区,要学好太极拳,首先要弄清以下几个误区。
一、力的误区
任何拳术在实战中都必须以“力”作为根本,太极拳也不例外,没有力就无法用于技击,只能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功法。因此,完全不用力也能技击的拳术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太极拳讲究“放松”、“柔软”、“用意不用力”以及“四两拨千斤”等,并不是完全否认力的存在,而是要求每位初学者换掉天生的笨力,具备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柔弹性内力”,这是个换力过程。学拳之初,必须严格做到无须用力。过了这个阶段,则非要有较大的“本力”才行,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蛮力、犟力,而是通过许多年的松柔不用力练习之后,练就的一种刚中寓柔(也即刚柔相济)之力。
陈氏十七世掌门人陈发科及陈照奎父子都有力举二百斤的臂力,可见太极拳前辈是很注重增强力量的,力在太极拳中是不能轻视的。恩师马虹曾言:“有力量就等于有了本钱,力量越大,本钱越足。”有了本钱,就可以随心所欲;没有本钱,技巧也是空的。没有力量就如将军手中无兵,纵有孔明之能,也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力量,在实战时就无法如意发挥,甚至反被对方所制。
过去太极拳是用来技击的,不是用来健身的,因此不适合年龄偏大者学习。如今人们练太极拳的目的与过去大不相同,虽知道太极拳讲究刚柔,但却只知道柔不用力,不知道刚要用力和用多大力,所以目前太极拳在广泛普及中过多地注重“柔”,而忽视了“刚”。
要想成为真正的太极拳高手(能实战技击的),首先必须明白刚柔的真正内含,只有达到了刚柔相济,方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太极拳技击高手,而不是理论高手。
太极拳中“刚”体现的就是“力”,虽讲究不以僵力、蛮力、犟力体现,但必须以强大的力量为基础,才可能去论巧力、内力。以柔克刚的“柔”也必须是刚柔相济的柔。所谓的“外家拳”虽体现的是以刚为主,但(得其真传者)也从未离开过柔,也讲究刚柔相济,只不过从开始就将“刚”摆在首位,与太极拳恰好相反,但最终还是争取达到刚不离柔、柔不离刚、刚柔相济的目的。
二、慢的误区
没有哪一种拳术在实战中能以慢取胜的,太极拳也不例外。那为什么太极拳在练习时要追求慢呢?和“力”一样,在初学阶段是为了换劲的需要和追求理法、技法的熟练、规矩(即守规矩阶段),力求达到动作协调,劲力顺畅,内力充足,技法熟练灵活,因此太极拳所要求的慢仅仅体现在学拳的熟悉和提高阶段上,当具备了以上条件后,就必须追求速度,由慢转快,每个式子都要越快越好。太极拳要求的“以静制动”也是一种避其锋芒的应战技巧,“静”是等待最好的时机,“动”则是快速反击,慢了则错过良机。“静”最终要过渡到快速的“动”。“后发先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都说明了“快”的重要性。陈氏太极十四世陈长兴所著的《用武要言》是太极拳技击的高层次理论。“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从这些话中也可看出没有速度、不讲究“快”的太极拳是不可能用于技击的。
三、拳架及推手的误区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这是对练拳过程的概括。拳架开展则大方好看,紧凑则不中看。拳谚云:“好看不中用,中用不好看”,道出了开展与紧凑的真正含义。参加套路比赛者,要想得奖牌,拳必须打得舒展大方。因此很多大型的套路比赛往往限制了拳架朝实用性发展,误导练习者舍本求末。
推手是检验拳架的“试金石”,在拳架和技击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现在有的人误把推手当成太极散手,这是天大的笑话,他们不知“推手”离太极拳散手技击阶段还相距“十万八千里”(当然这是比喻,有点夸张)。在掌握了推手八法之后,技法应在推手中充分体现,否则就只能启下而不能承上,这也是许多人在推手比赛中比力气顶牛的根本原因。如果将技法充分体现于推手中,谁还敢去比力气、顶牛呢?现在,许多拳师传授推手越来越简单化,只局限于基本八法之内,被无形之圈束缚而不知,仍自以为是,使后学者茫然不得其法。这里可明确一点,套路和推手水平较高之人,不一定实战技击水平较高;而实战技击水平较高之人,也可能拳架及推手水平较高。
有人说太极拳是“豆腐架子”、“好看不中用”,所有太极拳名家、拳师们都不承认,这是自然的。但许多名家拳师们却义热衷于推广以“豆腐架子”为主的套路或简化拳种,不是“豆腐架子”又是什么呢!而拳击足以实战为主要目的进行推广的,即使没有中国武术那么丰富全面的内容,但又有谁会说是“豆腐架子”呢!推广简化套路是给太极拳脸上抹黑,这不是前进发展,而足倒退(逐渐失其真意)。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在取名上要有区别:注重技击的命名为“拳”;注重健身的简化套路应命名为“操”或“功”,才不辱太极举之英名。
四、技法与规矩的误区
任何拳种都有较全面系统、较独特的技法,而每一技法都有一定的“心法”。心法包含技法于其中,技法靠心法的灵活运用才能体现;心法是全面的,技法是片面的。现在有些发表在刊物上论述心法的文章很片面,不明真止心法,用于实战就不能发挥作用。何谓心法?师传“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就是对心法最好的概括,非真传口授不能知。心法有其内在规律,前人早巳归纳总结,纯熟者便可灵活运用,非故弄去虚,乃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知者难明其中之妙。“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并不是某些人解释的只在推手中去粘住对方,去听对方劲路,而是进攻和防守,根据对手所处位置、动作姿势等,运用心法便可大致预知对方将从什么角度、采用什么方式向我发动进攻,胸有成竹地做好攻守的准备,即使打击不到对方,也不会被对方所袭。
  拳术技法首先讲究守规矩,然后破规矩。守规矩在书本,破规矩则须离开书本。先守后破,这是拳艺水平提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太极拳守规矩的是拳架和推手,破规矩的是散手技击。规矩在平时就要守好做到,使用时则全无规矩可寻,不再受规矩的约束。破规矩时,技法与拳架、推手在表面上要求不相同,而内在实质足—致的。如内外三合是守规矩时练习拳架的基本要求,但从破规矩角度分析,则内三合的主要作用是“防守”能加强自身的抗击能力,“进攻”能最大限度加大自身整体的爆发力。外三合则是“防守”时能较好地保护自己,“进攻”能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打击对方。《用武要言》曰:“何为打,何为顾,打即顾,顾即打,发手便是。”概括了内外三合要求中技击的内涵。
五、散手技击的误区
太极举难懂、难练,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习拳者都把主要精力花在拳架及推手上,而在行了相当水平后仍停留在原地,不能提高到技击阶段。散手技击是太极拳的实践功夫,拳架推手是理沦功夫,理论不在实践中检验是永远达不到实用水平的。前辈们授拳有“打入场、打出场”之规,师父是徒弟的靶子,徒弟能打赢帅父才可以出师,表明弟子巳将帅之所学全部学到手,要想进一步提高拳艺就必须另投高师,多方求教,反复实践检验所学,找出不足,增补新的“营养”,方能有望成为顶尖高手(杨露禅就是一例)。实践检验的方法,除了散于技击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因此可说检验拳艺水平高低的惟一‘标准就是“散手技击”。现在许多敞"爱好者,学不了多久就急于追求散打实践,基本功不扎实就急于求成,不明武术真谛,故有“练拳不练功,到老—场空”之说。而有些太极拳爱好者则相反,练举时间过长,散打实践较少,往往喜欢用推手取而代之,偏离正常的发展过程。有的书中还误论太极拳技击只须练习举架利推于的听劲、粘劲,使其敏感度极高就行,这样技击时自会应付自如,无须进行交手实践检验,还用举谚“打拳时无人若有人,交手时有人如无人”来作为自己观点的依据,实不知是错误地理解了此句的真实原意,用理论观点来代替实践是错误的。任何事情如违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标准”之真理,那么就必须纠正,免误后学。
六、名家的误区
过去学拳的不易,创举的更是不易。如今市场经济则不同,编套路创拳的如雨后存笋般涌现,五花八门的拳种、功法层出不穷,“神功、神拳”比前辈们创造的拳种要“神”上许多,且简便易学,一学就会。过去几年、十多年才能学好的,现在几个月、一二:年就个“学会、学好”,甚至十八般兵器样样都能在几年内“精通”。有的“名家”善于随意篡改前人套路而简化成新的拳路,堂而皇之地成为“宗师始祖”,有的以传“豆腐架广”而山名。他们不知过去的一个拳种要增减一二式子,都要经过反复比较,反复实践检验论证,方才定型编入拳路中,可谓慎之又慎,为的是避免贻误后人。而今随意加减拳式已成时尚。太极拳的流派及套路多而杂乱,无须创新了,关键是如何把前辈们的精华继承下来,提高“质量”,而不是追求“数量”。
过去以武打天下,演变为如今以防身自卫、祛病健身为主,这是历史前进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过去许多较难练的精华绝技不可避免地受到失传火传的威胁,有的甚至已经失传。加上当代科技发达,人们十活节奏加快,与武术在时间和功力的过高要求形成厂一个反差,当代人超越前辈们水平的客观条件受到了很大制约。因此,当代的武林“高手”已很难与过去的前辈们相比较,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以上观点意在抛砖引玉,愿与武术界同仁共同探讨太极真谛,为弘扬国粹尽一份力量。如有不当之处,诚望前辈同十二指正。

蹶城

2015-1-28 12:43:59

这一年啥事没干,光研究楼主的帖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写的很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很有看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3

蹶城

2015-1-28 12:43:59

这一年啥事没干,光研究楼主的帖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写的很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很有看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