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清代满洲女性的穿戴“经”[17P]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7783次阅读 0次回复
服饰,作为一种文明的外在体现,其面料种类、制作工艺、款式形制等无不彰显着一种文明的精神内涵,往往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寓意。入关前的满洲人在装束上并没有很明显的男女款式之分,而是都穿用带马蹄袖的袍褂,也就是旗袍。

  入关后,清政府在服饰制度上采用薙发易服的高压政策,对中原男子服饰和发式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约束,但女性服饰却被列入“十从十不从”的范围内,没有做出硬性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清代女性的服饰在大体上始终存在着两条轨迹——传统汉服的延续和满洲旗装的发展,随着历史的推进和满汉文化的交流,这两条线在某些地方产生了交集,在某些地方也产生了趋同的趋势。这些本来正常的历史轨迹,却在某种程度上给现代人了解清代女性服饰带来了困惑,比如指着清代晚期的汉式女装大呼“满式女装真是丑”,或者在以清代早期为时代背景的影视剧中堂而皇之的出现清末才出现的服装式样等等。

  “体制内”的三种礼服


  清代所谓的体制,当然是指八旗制度内具有一定官方背景的女性,比如官宦之家的诰命夫人,具有“格格”封号的世家小姐,乃至身居九重的后、妃、嫔与皇太后等等。她们因身份所需,也会出席一些正式和半正式的官方场合,因此与品秩相适应的服饰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清代满洲女性的礼服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朝服、吉服和常服。

  • 朝服

  女式朝服在组成上主要有三件,即朝服袍、朝服褂和朝服裙,穿用是朝服裙作为礼裙穿在朝服袍里面,朝服袍外面再加穿朝服褂。与男式朝服一样,女式朝服也有冬夏之分,并配有专门的朝服冠。不过,冬朝服只有外臣三品命妇、宗室奉国将军淑人以上才有资格穿用,而夏朝服的穿用范围在外臣扩大到七品命妇,宗室仍以奉国将军淑人为界。必须注意的是,朝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少,只有在及其隆重的嘉庆典礼或祭祀场合才会穿戴,以彰显朝廷的典仪。



  女式朝服“三件套”

  朝服的基本形制为:披领、圆领、右衽窄袖、袖端接马蹄袖、左右两开裾或左右后三开裾,与男式朝服袍的主要区别在两袖上有接袖。朝服褂更像是一件加长的坎肩,形制为圆领、对襟、无袖,颜色均为石青色,以垂于领后的彩绦颜色来区分等级。朝服裙根据时节的不同有长短两种款式,长裙上半身无袖,短裙则系以带子,裙子的下部用石青色五彩行龙妆花缎为边,并根据品秩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颜色。

  女式朝服冠的式样冬夏并没有很大差别,只是在材质上有所不同而已,其基本式样与男式的暖帽相似,有冠檐、冠顶、护领、垂绦等部分组成,冠顶上也有朱纬(即红缨),不同品秩主要依靠冠顶饰物和垂绦颜色加以区分。后宫及宗室冠顶不但有金凤、金翟为饰,还嵌有大小不等的东珠,其中皇后的冠顶上有金凤10只、金翟1只、珍珠302颗,真是想想都觉得累。外臣女眷们的朝服冠倒还简便些,大体上与官员的朝服冠一样,冠顶分为上中下三层,所用的饰品也与相应的品级相差无几。

  所以,当你发现银屏上的皇帝这样穿时,他的后宫应该是这样穿的:





  • 吉服

  女式吉服包括吉服袍和吉服褂两件,也可以称之为龙袍或蟒袍,是地位仅次于朝服的礼服,上至皇太后、皇后,下至七品命妇均可穿用,与男子的官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吉服袍同样是圆领、右衽、马蹄袖、左右两开裾,但与朝服袍一样两袖上有接袖。



  皇后的龙袍

  吉服袍外面罩穿的吉服褂样式与男式补褂相同,为圆领、对襟、左右开气、袖口平直的长袍,并根据人物的身份的不同,绣以不同的图案。如:

  皇子福晋吉服褂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

  亲王福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吉服褂,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郡王福晋吉服褂,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

  贝勒、贝子夫人吉服褂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

  镇国公夫人、民公夫人吉服褂绣花八团。



  团龙吉服褂与团花吉服褂

  穿戴吉服时也要戴用与之相适应的吉服冠,一般而言,秋冬季节戴用冬季吉服冠,春夏则多戴钿子。其中冬季吉服冠的式样与男式的吉服冠区别并不大,冠顶所用装饰品的等级也与官员顶戴的规定相一致。吉服制度中钿子的应用,应该视为清代服饰制度对中原服饰习惯的吸收。清代的钿子前高后低,与凤冠有些类似,又可以细分为凤钿、翟钿和花钿三种,清制,后、妃均戴凤钿,嫔以下至辅国公之女乡君戴翟钿,民公侯伯夫人以下至七品命妇戴花钿。此外,吉服袍往往可以单独穿用,不必须与吉服褂配穿。

  所以,当你发现银屏上的皇帝这样或者这样穿时



  左图为乾隆皇帝读书像(吉服袍单独穿用),右图为《塞宴四事图》中乾隆皇帝形象

  他的后宫应该是这样穿的



  《塞宴四事图》中后妃的形象

  或者在重要场合夫唱妇随的穿成这个样子:



  康熙皇帝十四子、恂勤郡王允禵及福晋吉服像

  • 常服

  常服在男子服饰概念下是不被纳入礼服范畴的,但女式的常服的穿用在着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制度上的规范。清人福格在《听雨丛谈》中称:“八旗妇人彩服,有铀子之制,制同凤冠……又有常服铀子,则珠翠满饰或半饰不具珠旎,此与古妇人冠子之制相似也……”房宏俊先生结合故宫现存的清代宫廷钿子实物,认为花钿和素钿是皇后在不同场合穿戴常服时配合戴用的,进而指出,常服“是一种在一定时间或特定场合可以行使礼仪的服装,并不是不受清代冠服制度约束而可以任意穿着的便服。”

  查乾隆朝《钦定大清会典》载:“常服袍无定色,表衣色用青,织纹用龙凤翟鸟之属,不备彩。”可见女式常服也属于内袍外褂的配搭组合,且都无绣工或各种彩色绦边作装饰,而是素织或织暗花纹样的各色常服袍、石青色常服褂。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万紫千红总是春

  当然,在日常生活之中的穿衣戴帽还是可以随意、舒适些的。清代满洲女式便装主要有袍、褂、衬衣、氅衣、坎肩、马褂等几种,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也经历了由简入繁、由生活日用走向雍容华贵的演变历程。当然,便装也是最容易与汉式女装发生混淆的所在,我们先来看下面一组照片:





  仅就衣着形式而言,汉式女装和满式女装最大的区别在于袍服的长度。满式袍服一般都是长及脚踝,可以单独穿用,也可以在外面套穿较短的马褂或马甲。这种袍服与常服袍的款式样式基本一致,唯以有无马蹄袖为区别。女式的马褂同男装一样,袖长及肘、衣长及脐,并且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款式,马甲则另有一字襟(也叫“十三太保”)的款式,只是作为一种“外衣”,女式马褂和马甲在清末都极其重视对边缘的装饰效果,本色质地的比例越来越小。



  在袍服的基础上,清代晚期又出现了另一种做工更加繁复的女式外衣——氅衣。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氅衣实物最早的为道光年间所制,其形制为圆领、大襟、右衽,袖长及肘、宽袖口、袖口内接纹饰华丽的袖头,左右开裾高至腋下,开裾的顶端必以云头为饰。这种奢华的外衣很快得到了达官贵妇们的喜爱,在清末发展成为便装中规格最高、最富有装饰性的服饰,受众颇为广泛。



  盘点下清代满洲女性的袍服,无论是吉服袍、常服袍还是晚期出现的氅衣,均为开裾式,如果直接穿,在礼教至上的封建时代自然是有所不便,“衬衣”也就应运而生了。清代的衬衣是一种圆领、右衽、直身、捻襟、平口、不开裾的长袍,起初在面料和质地上较为朴实,只在袍服里面穿用,后来也渐渐发展成为一种可以作为外罩单独穿用的居家服,华丽仅次于氅衣。



  言及至此,分享一个区分清代满洲女性礼服与便装场合的直观方式:当画面中出现冠帽或钿子时,一定是穿用礼服;当画面中出现两把头或大拉翅时,一定是穿用便装。换句话说,当你见到这种发式时



  她们应该是这样穿的



  而这样的装束,就比较尴尬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