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武当拳功论-王炳生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3415次阅读 0次回复
武当拳功在“山以道显”,“道以山名”的历史背景下酝酿成熟。在道教文化精神熏陶下,经过著名道士张三丰等名家的推创,发展成独具民族特色的一大武术流派,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唯一著《武当剑谱》,黄百家著《内家拳法》,金一明著《武当拳术秘诀》,这些具有巨大科学文献价值的稀世珍品,充分证明武当拳功的存在,是中华传统武术的一大支柱,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去挖掘整理,弘扬光大。
  
  一、武当拳功的起源
  
  (一)、道教与道教武术
  1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产生于东汉顺帝、桓帝之际,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为基本标志。
  道教奉老子为始祖,《道德经》是道教的基本经典,它的学说归结为“道”与“德”。“道”是指宇宙的本体,“德”是指万物所含有的特性。
  道教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重生”,认为“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能离,得“道”者即得“长生”。与“道”并提的是“德”,认为“道”之在我就是“德”。所以,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相信“修道”可以使人长生久视,生活安乐,认为人的生命并不完全由“天”决定。魏晋时的经典《西升经》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相信人经过修炼可以延寿,如果修炼有恒,日久年深,还可以澄清虚之境。道教根据这种信仰,创发了一系列“道功”、“道术”。“道功”指的是修性养神方面的内养功夫,如清静、寡欲、息虑、坐忘、守一、抱朴、养性、接命、存思等;“道术”指的是修命固形的具体方术,如吐纳、导引、服气、行芷、胎息、辟谷、药饵服食等。道士在祭坛上挥舞法器,如令旗、令牌、令剑,指挥“天兵天将”、“闪电雷霆”与“斩妖降魔”等。这种静功与动功的结合是道教武术创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 道教武术创发的三个要素:第一,道教以“修性炼命”为宗旨,成为创发道教武术的精神动力;第二,有相当宽容量的宫、洞、观、府等修炼场所及修炼时间,“修性炼命”完全可以作为专修课;第三,在长期的“修性炼命”实践过程中,逐步丰富积累创发“修真导引图”与“术势行功图”,天长日久自然形成了完整的道教武术体系,在道教内部传承、发展。他们信守着“道不乱讲,技不乱传”、“宁可失传,不可误传”的原则。
  辽金之际,道教内部宗派分衍,王重阳创全真派,与正一派(天师道)分道扬镳,加之当时的社会原因,出现了道徒们各自分散,还俗转道的局面,还俗弟子将道教武术带到民间,并在民间传承和发展,形成了“道派武术”。
  道教典籍与历史文献资料中蕴藏着“道派武术”包括“气功”的发展踪迹。如《易经》、《道德经》、《南华真经》,东汉云牙子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晋魏夫人《黄庭经》,晋葛洪《抱朴子》,南北朝的韩拱月创“小九天十五势”传程灵洗,后传至宋代的程?,著有《沼水集》,华阳真人陶弘景《养生延命录》、《古今刀剑录》,唐道士许宣平《三十七势》,李道子《先天拳》,五代宋初道士扶摇子陈抟在内丹学说基础上首先创造了著名的《无极图》、《先天图》、《华山十二月卧功图》、《陈希夷十二月坐功》,宋代混一子萧道存《修真太极混元图》,蒲处贯《小劳术》,胡镜子《后天法十五势》……上述资料是创发、传承“道派武术”的历史见证。
  
  (二)内家拳与武当山
  1 张三丰创内家拳
  明代最有名的道士是张三丰,道教称他为三丰真人,邋遢道人,曾在武当山(一名太和山)修道,后离武当山云游。明太祖、成祖均曾遣使寻觅,不遇,乃营修武当宫观,赐名大岳太和山。道教从此而有南派之武当山派,又称邋遢派。史料记载张三丰创内家拳: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其子黄百家《内家拳法》,曹秉仁修撰《宁波府志》,王渔洋说:“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张三丰才华横溢,善剑好道,医术高明,能写善画,精通三教经书,创发内家拳是毋庸置疑问题。
  2 内家拳的源流
  内家拳法的名称,最早见于《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记载:“三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从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叶继美近泉为之魁,由是流传于四明。四明得近泉之传者为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授受……而思南之传则为王征南。”黄百家从学于王征南。
  3 武当山与武当拳功
  武当山位于湖北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发源于秦岭山脉。古称“绵亘八百里”,是我国历史悠久、声誉显赫的道教名山。“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融雄、奇、险、幽、秀为一体。不仅风景绮丽,又是道教圣地,也是著名的武当拳功的发源地。
  武当山孕育着武当道教,著名道士张三丰道、功、拳兼修,以道教哲理发微于武当拳理。将丹道功法融会于拳功之中,是武当拳派集大成者。武当山是自然征象,代表着道教圣地,道教与内家拳有着不可分割的对应关系,在概念的范畴中成为自然融合,提起武当山即想起道教,联想到武当内家拳,所以流传在全国各地的“道派武术”或“内家拳法”分支流派应该由“武当”来代替,统称为武当派武功。
  民国初,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内部设有“武当门”和“少林门”,分设门长。1928年冬,江苏扬州人金一明先生著《武当拳术秘诀》,其内容有《拳术总论》、《练拳秘诀》、《拳家八反》、《练步之法》、《六路与十段锦之诠解》、《点穴之法》。由于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拳种理法与内家拳法相通,武术家们把这几个拳种视为“武当派的代表”。
  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后,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全面展开,仅湖北省内挖掘出隐没民间的武当派拳法就有:“武当太极拳”、“武当纯阳拳”、“武当活盘八卦转九宫”、“武当九宫十八腿”、“九宫太极拳”、“武当太乙五行拳”、“太和拳”、“玄门五行拳”等。器械有“纯阳剑”、“天柱剑”、“九宫八卦太极刀”、“天门棍”、“九宫枪”、“日月乾坤圈”、“拐杖剑”、“太极十三杆”等。功法有“九宫旋转十二法”、“玄武功”、“天罡气”、“九宫桩”等。
  
  二、武当拳功的拳理及特点
  
  (一)拳理
  武当拳功的理论基础是以《易经》、《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
  1 “道”与“气”说:老庄哲学的本体论集中表现为“道论”与“气论”。“道”是老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也是武当拳功的本质特征。武当拳技的千变万化之中,贯穿着一个“理”,实质上就是老子的“道”。与“道”论一脉相承的“气”论是《庄子》的重要思想。“道教武术”就是在“道教气功”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气”是武当拳功的源动力,是武“当”内功的根本。追求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
  2 天人合一说:即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关系,是人天相通。传统武当拳功练习十分重视自然界四季变化和天、地、人及人体机能的变化相适应,而且用不同练习方法来达到练拳、练功的目的。武当拳功是人体的运动,人生存在自然环境里,必须主观顺应客观方能提高练习效果。
  3 太极、五行、阴阳学说:“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原,太极为天地万物之根本。宇宙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包括人本身都是源于太极。太极拳的命名即来自“太极”二字。从《无极图》、《太极图》看,体现了太极拳的基本特征——圆圈运动。太极拳动作绵绵不断地划大圆小圆的变化,均是“无极”的形象体现。“太极”本体哲理指导着太极拳的发展。
  五行,本来是指木、火、金、水、土五种物质。五行论中“相生相克”的哲理是构成形意拳结构模式和拳理基础。五行“相生”相互促进,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拳之间的“相生”关系是:劈变钻、钻变崩、崩变炮、炮变横、横变劈;五行“相胜”相互排斥,即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五行拳之间的“相胜”关系是:劈破崩、崩破横、横破钻、炮破劈。形意拳用金木水火土作代表符号,创出劈、崩、钻、炮、横五拳。动作简单朴实,左右互练,拳法多样,富有哲理。
  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国古代辩证法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阴阳对立统一观,渗透于武当拳功理论之中,包括拳理阐释,技法原理,练功理论,技击原则等都深受阴阳学说的影响。历代武术家在撰写著作中无不提到过阴阳。由于阴阳对应思想衍生了一系列对应概念:动静、虚实、刚柔、攻防、开合、进退、内外、出入、上下、左右、显藏、屈伸等。传统武当八卦掌运动时沿圆走转,按八个方位即四正方、四隅方进行,走转时一静一动,虚实分明,刚柔相间,左旋右转,圆转折变,阴阳相易,循环无端,在沿圆走转中改变招式,是八卦掌运动独特风格。
  4 中医学说:武当拳功与传统中医自古以来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唐代著名道士孙思邈是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他长期修道炼丹,写了许多养生炼丹的著作,积累了丰富的理念,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这种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和综合观理论完整吸收到武当拳功理论中,所谓“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即为此理。中医通经活络,点穴治疗与内家拳法之点穴术,闭其穴道,使之气血不通,麻木晕倒是同功异曲。
  5 兵家之说:“兵家”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与变革,同样充实和丰富了武当拳功。武当拳功“以变应变,奇变胜敌”,“后发先至,神速无踪”都是军事上的战略战术的运用。而武当拳功与军事武术的技击性有同一性,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二)特点
  中国传统武术有千支百派,从发生发展的漫长过程来看,不外乎内、外两家(武当、少林)。既区分两家,必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就武当派而言,“炼命修真”的目的决定了“武当派”拳功的根本特点是“内外兼修”,“虚实清灵”、“行圆取象”、“动静结合”、“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软硬并重”等刚得脆,柔得弧,近贴身,远走偏,五行生克乾坤变,阴阳旋转后占先,灵敏好似山上猴,擒拿似如鹰抓鸡,防化好像水中鱼,进攻犹如龙吞虎。
  1 从形态特点看: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提肛吊肚,圆裆松胯,十趾抓地等,这是对身型的基本要求。
  2 从运动特点看:运动如纺纱,迈步如临渊,主要行圆取象,以圆运动作为攻防运行轨迹,这是对“道”运行规律的哲学思想的扩展和延伸。
  3 从内功心法特点看:是内功与动功的统一,静动功的结合,意、气的修炼,以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增智开慧。修炼的内功劲力,以意气力的“整劲”。
  4 从养生的特点看:动静平衡的有氧运动机能调节,改善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祛病延年之目的。有氧代谢运动,是指运动所需的能量供应,主要产生有氧能量系统,即耐氧的新陈代谢。
  5 从技击性特点看:格斗技能以“反者道之动”为原则,吸取诸家兵法的合理内核,形成“守柔处雌”的战略理论。古今中外技击,无不讲力量、速度、强度、大胜小、快胜慢、强胜弱;而唯独武当拳功反之。以其辩证的观点看待对抗中的大小,快慢、强弱、主张“四两拨千斤”的巧斗劲。以柔胜刚、以弱胜强、以慢制快、以力小胜力大、以变应变、奇变胜变、后发先至,神速无踪的击打手段。武当拳功的这种“攻其所必救,攻其所不守,攻其所不攻”的战略特点及其所展示的社会效能,是直接与养生健身的社会宗旨相吻合的。这是武当拳功高出其他武术流派的根本所在,这是养生健身功能扩展的根本动因。“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技击末也”。
  
  三、传统武当武术的推陈出新,继承发展
  
  2008年《武当》杂志第一期发表了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罗明福先生《弘扬武当武术,服务民族复兴——关于加快发展武当武术步伐的思考》,第七期武局先生《武当山特区关于加快武当武术发展意见》,是振兴武术的大喜事。政府行为,决心大力加快武当武术的新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武术界人士应该团结在政府周围,去支持协助落实这些“意见”,不让这些“意见”成为一纸空文或纸上谈兵。
  笔者对武当武术推陈出新,继承发展谈几点个人浅识。第一、关于弘扬民族文化要有个总的原则,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弃其糟粕,留其精华,继承弘扬,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武当武术,既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也不能一味地盲目崇拜,必须运用现代科学观去研究,汇集整理。第二、传统武当武术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分支流派,经过三十余年的挖掘整理,约挖整出二十九个门派,二百八十多个拳种、功法,而这只是部分,还有很多精深功法、拳种散存在民间,需要开展细致地挖掘整理工作,力求从源流、拳理、技法、风格特点等方面,完善武当武术体系。决不能让瞎编乱造,假冒伪劣及投机取巧的东西来混淆是非;也不要横生枝节,移花接木地张冠李戴去充数于拳法、功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遗产。第三、武当武术进入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问题。武术进入大中小学校喊了几十年,文件发了,领导说了,结果武术还是没有在校园里开花结果。所以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将武术教育提升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度;要编制适应大中小学生特点的武术教材;要加大投入培养一批全心全意为武术事业奋斗终生的教师或教练员……切实推进武术发展的策略可以说还有许多,关键在于真正落实,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真抓实干,武当武术振兴的美好前景就一定会实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