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中国职业拳击乱象丛生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4315次阅读 4次回复
阅读排行
雅虎体育讯 8月份,2012年度福布斯体坛收入排行榜出炉,两位职业拳击手霸占了富豪排行榜的前两位。其中,美国拳手梅威瑟凭借8500万美金的年收入高居榜首,菲律宾拳手帕奎奥以6200万美金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在计算年度内,两位拳手分别只打了两场比赛,在擂台上比赛的总时长为1个小时。
8500万美金是什么概念?折合人民币是5.4亿元,而这个钱数足够办两次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赛季NBA全明星赛的三天总收入约为8500万美元,与梅威瑟一个人的收入相当。2012年欧洲杯,冠军西班牙队获得奖金2910万美元,加上亚军意大利的2470万和季军德国队的2020万,总共7400万,比梅威瑟还差1100万美元……若论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足球和篮球当仁不让,但在选手赚钱方面,它们都被职业拳击远远抛在了身后……
职业赛缘何缺少国人身影
然而,在这项被称作“最赚钱的运动”中却长期看不到中国选手的身影,这是为什么?中国职业拳击手的生存状况又是怎样的,中国职业选手距离世界最高水平还有多远?一系列的疑问在等待我们揭开。
中国拳击运动曾被暂停很长一段时间,1986年才恢复开展,由于运动水平滞后,这使得该项目长期得不到关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邹市明和张小平夺得拳击项目的金牌,而早在1904年拳击即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时间整整过去了100多年!现代职业拳击运动开展得更早,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中国男人还从未问鼎过世界职业拳王宝座。2012年11月24日,来自云南的中国职业拳击手熊朝忠将向WBC世界拳王桂冠发起冲击,如能获胜,他将为中国拳击开创新的历史纪录。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奥运会禁止职业拳手参赛,这使得国内各级体育管理部门长期忽视这一群体的存在,出于安全考虑或是担心优秀的业余选手“流失”到职业赛场,某些职能部门甚至动用职权严格限制国内举办职业拳击比赛。2003年开始,国内开始有个别俱乐部零星地举办不同规模的职业比赛,但由于受到限制,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从事职业比赛的选手多为社会业余拳击爱好者或是已经退役的二三线运动员。应该说,中国优秀的拳击运动员都在体制内的各级运动队,通常只有那些混不下去或是半退役的选手才会主动转入职业赛场。而国外通常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恰好与此相反,职业比赛作为更高水平的较量,世锦赛、奥运会等大型业余拳赛只是通向职业擂台的练兵场。选手在上述领域取得成绩、积累经验后会迅速地转为职业拳击手,向拳击界至高荣誉——世界拳王金腰带发起冲击! 无论是阿里、泰森、霍利菲尔德还是当今的重量级拳王克里奇科莫不如此。从商业价值及社会影响力等角度来衡量,世界职业拳王头衔才更有分量。简单类比,就像奥运会网球之于职业大满贯赛。
不过,由于职业比赛更多地彰显个体,加之复杂的商业运作常常与金钱等经济利益挂钩,因此在上个世纪,前苏联、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业余拳击领域有着超强的实力,但却坚决抵制参加职业比赛。而在中国,由于业余拳击基础薄弱,总体水平不高,转入职业赛场的高水平专业选手非常少。因此,在世界职业拳王争霸战的擂台上,难以见到中国人身影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职业拳击市场乱象
从世界范围来看,职业拳赛繁荣通常需要具备很多条件。专门的管理机构、完善的制度、成熟的传播渠道、深谙运动的教练、经纪人、推广人,数量众多的拳手参与者及庞大的受众群体等等缺一不可。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情况下的中国职业拳击市场,上述条件均不具备!
中国没有专门的职业拳击管理机构,由于职能部门漠视职业拳击的存在,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各级体育部门根本没有将职业拳击这个项目纳入管理范畴。现行的管理中心及拳击协会都是为奥运会业余拳击服务,虽然,各级体育局偶尔也会批准举办职业拳赛,但大都仅限于形式上的审批,没有做到切实有效的监管。事实上,让一个对职业赛完全不熟悉的业余拳击管理机构班底去管理职业比赛,这本身就是难题。中国职业拳手没有职业资格注册机制,没有权威部门认定选手资质,这就导致什么样水平的选手都可以登上职业比赛的擂台,其中的潜在风险就是伤害事故几率加大。而国外通常会为职业选手发放比赛执照,通过评估与考核后,拳手才可以持证上岗。此外,国外会有专门的机构针对职业拳击的裁判员、医务监督,教练员进行培训,并有着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经纪人、推广人进行约束,充分保障选手的利益不受侵害。
正是由于上述领域的监管空白,才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国内一些善钻营的机构和个人会到国外找某个拳击组织挂靠,然后贴上该组织的标签摇身一变,宣称自己为某拳击组织的中国区机构代表。另外有些人则直接在海外注册个名头很吓人的拳击机构名称,然后回到国内堂而皇之地行使起管理部门的职权来。实际上,这些都毫无合法性,并且是对政府职能部门权利的一种僭越,因为,无论个人还是民营公司均是以赢利为目的,在行使所谓的官方权利时很难做到公正公平,无法保障拳赛参与者的利益,因为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2006年,上海某拳击俱乐部便曾宣称得到WBA(世界拳击协会)亚洲区组织的授权从而成立中国区职业拳击管理组织SIPABA。一个单位两块牌子,一面扮演俱乐部、一面扮演职能机构,自己搞比赛,自己认证批准!这种乱象,目前在国内较有代表性,而且更为夸张的是,几年前南方沿海某县城的一位职业拳击爱好者也宣称自己成立了当地的职业组织,开始认证比赛,收取认证费并有权利颁发金腰带!当然,这种“金腰带”的价值及社会影响力或许与废铁别无二致!
中国职业拳击手生存现状
如今,国内专职从事职业拳击训练选手不超过200人,其中有三分之二尚处于训练的初级阶段,没有正式参加过职业比赛,并且,他们中的多数此前没有过系统的专业队训练经历。目前世界职业排名最高的中国拳手熊朝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路子”出身,2006年步入民营俱乐部开始练习拳击时,熊朝忠已经24岁,体重48公斤,身高1.5米的他起初连最基础的跳绳都不会。以这样的身体条件,如果按专业队的选材标准,如果面试100次,他会失败150次,因为不用看,教练一听身体数据便会果断地将其滤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穷苦出身,当过矿工、蕉农、卖过苦力的“小个子”居然获得了WBC世界职业拳王的挑战资格,这的确值得人们深思。WBC可不同于上述的“山寨”组织,作为世界四大拳击组织之一,“有史以来最伟大运动员”阿里便是该组织的杰出代表。
与体制内的专业运动员不同,中国的职业拳击手没有工资及退役保障,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场费和比赛奖金。由于缺乏关注和商业赞助,相比国外高水平拳手动辄成百上千万美金的比赛收入,中国选手的出场费低得可怜,甚至不比国内从事职业搏击项目的选手收入。在中国举办的商业搏击赛事中,参加三个回合(3分钟/回合)比赛的搏击运动员可以拿到大约8000至1.5万元,稍有名气的选手收入可能达到几万元人民币。而在职业拳击比赛中,四回合(3分钟/回合)比赛是最低级水平,选手收入通常只有两三千块,甚至没有收入,拳手只是为了得到比赛锻炼机会。只有那些能够参加8-10回合比赛的水平稍高的选手,收入才能达到8000或是1万元人民币。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一位职业拳击手辛苦训练了一整年,到头来也无法参加一场正规比赛。因为,中国的职业拳击目前能提供的比赛平台太少了。2012年全年累积起来,中国境内举办的稍具规模的职业拳击比赛也只有5、6场!按照通行的惯例,职业拳手不但不发工资而且还要自己掏钱支付训练、食宿、营养,保健等方面的费用。因此,目前的国内绝大多数职业拳击手都无法通过打比赛来实现自给自足,通过打拳谋生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生存状态。
事实上,他们通常要一边打工赚钱,一边支付自己的训练开销。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现实的残酷折磨,很多人最终会选择放弃曾经一直坚守的梦想。因为比赛匮乏而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也是制约中国职业拳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曾成功培养出马一鸣、姜航等著名职业选手的大连鹰图腾俱乐部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职业拳击俱乐部中规模较大的一个。据负责人崔迪介绍,他的俱乐部目前有40多人在进行拳击训练,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每个年龄段都有。这其中有能力参加职业比赛的选手有10几个,目前真正高水平的有两三个。由于有着多年的专业队训练经历,崔迪特别注重梯队建设,但梯队建立起来了,学员也多起来了,然而现实问题是国内的职业比赛太少了。不得已,他们开始寻求去国外比赛,初级水平的客场比赛通常就是为对方作陪衬,一来对手水平高,二来客场经常遭受不公判罚,这样时间久了就会挫伤选手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拳手放弃。所以,为了生存,作为职业俱乐部的教练,崔迪反之开始挑选年轻的苗子训练输送到业余专业队体系,与国外的通常做法完全是背道而驰。
像熊朝忠这样长达6年时间坚守在训练馆的职业选手并不多,有一些颇有天赋的选手在练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前途渺茫便会离开。甚至有的人在拿到了洲际拳王头衔金腰带后,也没能坚持下来。单靠打拳难以维持生计,并且在拿到头衔后,如果6个月内不进行卫冕,头衔便会被剥夺。因此,在中国职业拳击界常常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由于推广人无力举办卫冕赛,选手在夺得某个头衔后一场比赛未打,便转眼从拳王变回庶民。
链接:
曾拿过职业头衔的中国拳手
徐从良(前WBA亚太区拳王)
年龄:34岁
级别:次轻量级
籍贯:云南楚雄
战绩:10战8胜2负
2005年5月,徐从良在广州击败泰国卫冕冠军夺得WBA亚太区洲际拳王金腰带,成为新中国首位洲际职业拳王。在步入职业拳坛之前,徐从良是一位省队筛选下来的业余选手,无固定职业,曾长期作为一名面的车司机。夺冠后,徐从良被特招入云南楚雄体育运动学校担任拳击教练。夺得洲际拳王头衔后,由于未进行卫冕战,徐从良后来被取消了拳王资格。徐从良始终坚持训练并保持状态,但此后长达5年时间里,几乎没有推广人为其安排比赛,最终无奈彻底告别职业擂台。
吴志宇(前WBC亚洲区拳王)
年龄:30岁
级别:次重量级
籍贯:云南楚雄
战绩:8战8胜0负
吴志宇少年时是云南楚雄体校的游泳运动员,16岁时改练拳击,曾夺得过云南省比赛的金牌。退役后在一家健身俱乐部担任健身教练,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职业拳击并参与其中。2006年,在成都举行的职业拳击争霸赛上,吴志宇1回合KO澳洲对手爆冷夺得WBC亚洲区拳王称号。此后,吴志宇没能进行卫冕战,在打了几场常规比赛后结束职业生涯。目前自主经商经营一家茶馆。
李文扬(前UBO国际拳王)
年龄:25岁
级别:超轻量级
籍贯:云南昭通
战绩:9战7胜2负
2001年,14岁的李文扬进入云南昭通市体校学习拳击,此后入选过云南省体工队及广东省体工队,但并未取得过全国比赛名次。2006年,因眼角膜受伤,此后出于半退役状态。2008年,李文扬走进昆明职业俱乐部开始职业训练,并开始取得不错战绩。2011年10月,李文扬在彝良与泰国选手进行比赛,双方争夺空缺的UBO国际拳王头衔。12回合后,李文扬胜出。虽然,李文扬夺得的是国际头衔,但由于UBO这一拳击组织为新兴职业拳击组织,相比传统的几大拳击组织影响力较弱,因此,他的夺冠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李文扬边工作边训练,处于半退休状态。
杨连慧(现役韩国KBC职业拳王)
年龄:27岁
级别:轻量级
籍贯:辽宁大连
战绩:11战11胜0负
杨连慧签约于韩国职业拳击俱乐部,并在韩国职业赛场打拼,是目前国内唯一在海外征战的职业选手。杨连慧从小在业余体校进行拳击训练,2002年被选入北京市拳击队,不过在全国锦标赛赛场他从未进入过前16名。2006年因为帮朋友打架摊上官司而被开除。2007年,杨连慧前往韩国并踏上职业拳台。2012年5月4日,在韩国KBS1电视台转播的韩国职业拳击KBC比赛中,杨连慧只用了3个回合就KO了韩国选手,成为了中国首个拿到韩国拳击协会职业冠军头衔的中国人。杨连慧目前仍在坚持训练和比赛,是国内水平较高的职业拳手之一。
张喜燕(前WBA、WIBA世界女子职业拳王)
性别:女
年龄:32岁
级别:次雏量级
籍贯:黑龙江哈尔滨
战绩:10战7胜2负1平
张喜燕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女子拳击手,作为一名孤儿,她曾因坎坷的身世及出色的成就被赞誉为中国的麦琪(奥斯卡获奖影片《百万宝贝》女主人公)。张喜燕15岁进入哈尔滨体校练习拳击。此后因母亲早故,父亲瘫痪在床,17岁的她辍学打工赚钱养家。2001年,在教练的建议下,张喜燕重返业余赛场多次夺得全国冠军。2002年、2004年,张喜燕先后夺得女子拳击世锦赛及女子拳击世界杯冠军。由于当时的女子拳击尚未进入奥运会,因此,成绩优异的张喜燕于2005年步入女子职业赛场。并于2006年及2007年先后夺得WIBA和WBA世界女子职业拳王金腰带。而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女选手在世界职业舞台取得的最好成绩。2009年后,受女子拳击入奥影响,张喜燕又从职业擂台杀回业余赛场并两次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奥运会禁止职业选手参赛,因此,张喜燕被挡在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大门之外。目前,张喜燕已成功转行成为一名拳击教练,目前效力于河北省女子拳击队。
高丽君(前WBA世界女子职业拳王)
性别:女
年龄:29岁
级别:羽量级
籍贯:辽宁丹东
战绩:5战5胜0负
高丽君起初一名散打运动员,在就读警察职业学校时,高丽君开始练习散打,之后进入辽宁省散打队,2002年转入上海体院散打队。2005年,高丽君偶然接触到职业拳击,并在短暂的训练后进行职业比赛。2006年3月,在韩国举行的WBA女子世界职业拳王争霸战中,高丽君10回合爆冷KO主场作战的韩国女拳手金哈娜,一举夺得职业拳王金腰带,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世界职业女拳王。此后由于缺少比赛,高丽君的职业拳击之路发展得并不顺利,如今,高丽君已经彻底退役并结婚成家。
王亚楠(前WIBA、WBC世界女子职业拳王)
性别:女
年龄:28岁
级别:中量级
战绩:5战5胜0负
王亚楠是国内最优秀的女子拳击运动员之一,曾代表沈阳体院出赛,多次夺得全国冠军头衔,2004年还曾在挪威夺得过世界杯拳击比赛冠军。2006年,王亚楠签约于上海某职业俱乐部开始转战职业赛场。2007年夺得WIBA世界职业女子拳王头衔,2008年成为WBC、WIBA双料世界金腰带得主。王亚楠是目前中国卫冕次数最多的职业女拳王,曾四次成功卫冕,并保持不败战绩。值得一提的是,其推广人曾运作王亚楠与阿里的女儿莱拉进行比赛,但未能成行。目前,王亚楠已经退役并定居在澳大利亚墨尔本。
链接二:
历史上著名的中国海外职业拳手
陈汉强
生 年:1891年
卒 年:1957年
出生地:中国广东
中国拳击运动的开拓者,著名职业拳击家。幼随家人去澳大利亚定居。为学习拳击,将姓名陈汉祥改为陈汉强,意为汉人强大,经十年练习,至1919年击败世界名将杰克获得全澳羽量级(57公斤级)冠军,成为澳洲著名拳击手。1928年,上海精武体育会请他任拳击训练班的教练。先后培养出郑吉常、周士彬、郭振英等中国老一辈拳击手。他在拳击生涯中,经历比赛场次众多。
陈鼎齐(英文名巴琳凯)
生 年:不详
卒 年:1935年3月20日
生 涯:1922年—1935年
级别:轻量级
出生地:中国
居住地:新加坡
战 绩:61战30胜27负4平,17KO
1922年在新加坡首次参加职业拳赛,此后13年间足迹遍布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香港等地。1925年12回合击败马来西亚对手文森特,夺得生平唯一一个冠军头衔(马来西亚职业拳王)。1935年3月19日,陈鼎齐在马来西亚“乐满地”游乐园进行生平最后一场比赛,7回合被对手KO,而在这场比赛中,严重受伤,赛后第二天即死去!作为中国历史上战绩最好的职业拳手,陈鼎齐可谓身世凄惨
苏琼(英文名哈利·比尔)
生卒年:不详
生 涯:1924年—1936年
级别:蝇量级
出生地:中国山东
居住地:美国芝加哥
战 绩:52战17胜27负8平,4KO
苏琼从未有过拳王头衔挑战经历,所有比赛均为4-10回合垫场赛,其最著名的一场拳赛曾登上《西雅图时报》,不过那却是一场拳台骚乱。1924年8月29日西雅图“达格代尔”公园,苏琼4回合击败菲律宾对手齐里亚克,比赛结果宣布后,齐里亚克认为判罚不公,并进行激烈辩解,不过由于他来自菲律宾棉兰老岛,所讲语言无人能听懂,于是情急之下,他跳下拳台,抄起一把椅子扔向擂台。所幸,苏琼并未被砸中。
龙兴奎
生卒年:不详
生 涯:1928年—1938年
级 别:羽量级
出生地:中国
居住地:美国纽约
战 绩:102战6胜91负5平,1KO
上世纪20-30年代,龙兴奎是美国最有名的中国职业拳手,打拳对龙兴奎而言只是一种谋生手段,他几乎每个月都会登上擂台比赛,甚至在鼎盛时期,他每月要进行多场比赛。据《拳台》杂志数据库披露,1931年全年,龙兴奎共参加了19场比赛。1933年,龙兴奎与职业战绩63战19负的美国著名拳手弗兰克-马里诺进行了两番大战,结果均以点数告负。总体而言,龙兴奎所参加的多为4-6回合初级赛,因此水平不高。但龙兴奎绝对是一位技术出色的拳手。在生平102场比赛中,他只有17次被KO告负的纪录。
看来在中国想职业也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给他挑战权不过是想打入天朝市场,职业运动员不从小练起想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澹台思彤

2016-9-25 06:57:34

吹牛的人越来越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4

看来在中国想职业也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给他挑战权不过是想打入天朝市场,职业运动员不从小练起想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澹台思彤

2016-9-25 06:57:34

吹牛的人越来越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